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 《楚辞集注》

    楚辞研究专著。宋代朱熹著。16卷。其中《集注》8卷,《辩证》2卷,《后语》6卷。此书以王逸《章句》为底本,剔去无病呻吟的《七谏》以下4篇汉人拟骚之作,增益贾谊《吊屈》、《鵩赋》2篇。自卷一至卷五为屈赋25篇,统称“离骚”,卷六至卷八(即《九辩》以下16篇),统称为“续离骚”。此书注释依《诗集传》之例,以四句为一章,始注字义,后通释...

  • 《离骚草木疏》

    楚辞音义。宋吴仁杰撰。四卷。仁杰,字斗南,一字南英,昆山(今属江苏)人,生卒年不详。淳熙进士。历任罗田令、国子学录。一生致力经籍,著述甚丰。有《洪范图》、《乐舞新书《古周易论》、《两汉刊误补遗》等。是书成于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四库提要》曰:“是编大旨谓《离骚》之文,多本《山海经》,故书中引用,每以《山海经》为断。若...

  • 《山带阁注楚辞》

    《楚辞》研究著作。6卷。清代蒋骥撰。此书卷首有屈原传记及楚辞地图,另附《楚辞余论》2卷、《楚辞说韵》1卷。正文6卷为屈原作品,对《楚辞章句》自《九辩》以下概删。以“二招”为屈原作品,认为“二司命”和“二湘”是同类神,故将《大司命》、《少司命》合为一篇,《湘君》、《湘夫人》合为一篇,以《九歌》为9篇,加其它各篇,以就《汉...

  • 《白雨斋词话》

    词话著作,清陈廷焯撰。陈廷焯(1853~1892),字亦峰,江苏丹徒人,光绪十四年(1888)举人。作者论词大旨,宗常州词派张惠言。常州词派的词学观点为反对浙派尖新小巧、轻佻浮滑而无所寄托的词风,主张“温柔敦厚”。陈氏论词的主要精神也是如此。他在书中卷1特别突出地提出了“沉郁”二字作为词论核心。所谓“作词之法,首贵沉郁,沉则不浮,郁则...

  • 《词洁辑评》

    词论。清人先著、程洪撰。六卷。著字迁夫,泸州(今属四川)人。徙居江宁。有《之溪老生集》八卷、《劝影堂词》三卷。洪字丹问,曾与吴绮合编《纪红集》。二人生卒年俱末详,约生活于清初。原名《词洁》,流传不广。北京图书馆典藏三部:吴瞿安旧藏、西谛旧藏及无题识一部,俱康熙时刻,同一版本。今人胡念贻据以辑录成帙,题今名。选录词作,时...

  • 《词林正韵》

    三卷。清戈载编。明清之际,词韵分合之争,与词韵之作,一时俱盛。戈氏谓“古无词韵,古人之词,即词韵也”。是书即取唐宋人词,博考互证,又广稽韵书,裁酌繁简而成。其撰述目的,“非敢正古人之讹,实欲正今人之谬”,对于以前各种词韵之误,多所纠弹。分为十九韵部,前十四部为舒声韵。因词之押韵允许平上去三声通押,故是书将平上去三声合并于一部,每...

  • 《词论》

    清代词话著作。1卷。张祥龄撰。10则。张祥龄论词强调文章气运,认为诗至唐末已经作尽,所以文人才变化诗体以求发展,才有词的产生。而词体本身的发展又如春、夏、秋、冬一样,经过萌芽、发展、繁盛阶段,然后萧条冷落,最终又以元曲继之。这是从一种文体的兴衰废替立论的见解。他又重视作家天然才质的区别,“能疏宕者不能密丽,能密丽者不...

  • 《词律》

    词论。清人万树撰。二十卷。树字花农,一字红友,别号山翁,江苏宜兴人。国子监生。康熙间在广东作两广总督幕友。多才多艺,怀才不遇,死于归途。著有杂剧、传奇二十余种。此编成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内容为取宋元名作排比求倚声度曲之律。唐宋以来,倚声度曲之法久已失传,此书据名作一字一句求之,得其八九。自《草堂诗余》以小令、中调...

  • 《词律校勘记》

    词论。 清杜文澜(1815—1881)撰。二卷。文澜有《古谣谚》已著录。此编为校勘万树《词律》一书而作。杜氏极重视万氏《词律》,“研究之际,旁及他书,偶有发明,笔之简首,岁月既久,所记遂多”,而成是编。杜氏所校,广涉词牌、作者、文字,发明较多,足补万氏原作之不足。为读《词律》必须参考之书。有咸丰十一年(1861)曼陀罗华阁刻本。...

  • 《词品》

    明杨慎著。6卷。杨慎字用修, 号升庵, 新都(今四川新都)人。明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嘉靖三年,召为翰林学士。以“大礼”之议触犯朝廷,遣戍云南永昌卫。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卒于云南,年72。《明史》有传;说:“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第一。”后人辑其诗文为《升庵集》。《词品》论说填词,穷本溯源,直至梁陈隋六朝,为前人...

  • 《词品》

    一卷。清郭麐撰。本编探索词之体貌,分十二品:幽秀、高超、雄放、委曲、清脆、神韵、感慨、奇丽、含蓄、逋峭、秾艳、名隽,各系以韵语十二句,全仿司空图《诗品》之体例。论文名品,始于钟嵘,原以定其主旨,品其先贤。图之所为,则就诗之品格而言。本书效法钟嵘《诗品》,其间有全袭旧名者,如委曲、含蓄之类;有字异而实同者,如易纤秾为秾艳,悲...

  • 《词说》

    蒋兆兰撰。一卷。兆兰曾于苏州任教职,精研词学,引朱孝臧、况周颐为同道。《自序》云,乃应诸生“从问词法,兼求词话”而作此书,其宗旨为:“推本屈、宋、徐、庾之旨,甄别家数选本之精,阐述前贤时彦相承之统绪”,“要使本末兼修,古今同化”。全书三十二则。首倡“学有本原”之说,“初学作词,当从诗入手”。因为“诗词实同源异派,皆风雅之流别...

  • 《词坛丛话》

    清陈廷焯撰。陈氏曾编选历代词作为《云韶集》,计二十五卷,三千四百三十四首,一千一百馀家。在此基础上,写成《词坛丛话》,计一百零一则,综评历代名家词作,并述《云韶集》编选大旨。其论词之发展,认为汉乐府“长短句不一,是词之祖也”。六朝“《江南》、《采莲》诸曲,去倚声不远”,经唐五代,至南宋形成高峰,以后由衰而亡,复盛于清初。他提出...

  • 《词学集成》

    清江顺诒辑。八卷。卷首有铁岭宗山序和自撰“凡例”九则。序称此辑“寻源竟委,审律考音,取诸说之异同得失,旁通曲证,折衷一是。所以存前人之正轨,示后进之准则”。是书经宗山参订,条分缕析,分列子目,卷一曰源、卷二曰体、卷三曰音、卷四曰韵、卷五曰派、卷六曰法、卷七曰境、卷八曰品。末有附录四则。书中引录前人词论,倘需全编登载始...

  • 《词苑丛谈》

    十二卷。清徐釚(1636—1708)撰。徐釚,字电发,号虹亭、拙存,晚号枫江渔父,吴江 (今属江苏) 人。徐釚为“慎交社”成员,康熙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后乞归故里,著书为事。有《菊庄乐府》、《南洲草堂集》、《词苑丛读》、《本事诗》。本书专辑词家故实,分体制、音韵、品藻、纪事、辨正、谐谑、外编七门。采摭繁富,援据详...

  • 《词旨》

    一名《词旨畅》。词论。元陆辅之撰,2卷。陆辅之曾从张炎受词学,《词旨》论词,专门阐明乃师的宗旨。全书计有论词7则,属对38则,乐笑翁奇对23则,警句92则,乐笑翁警句13则,词眼26则,炼字之法集虚字33则。总的来看,他强调的问题和张炎一样,认为词应雅正、清空。他明标作词秘诀是取“周清真之典丽,姜白石之骚雅,史梅溪之句法,吴梦窗之字面”,显然...

  • 《宋元戏曲史》

    一名《宋元戏曲考》。戏曲史。清末王国维撰。十六章。国维有《王国维遗书》已著录。作者认为中国戏曲至宋元大盛,却囿于传统,横遭鄙弃,无人整理论述,便从中年开始研究。先后完成《曲录》、《戏曲考原》、《宋大曲考》、《优语录》、《古剧脚色考》、《曲调源流考》、《录鬼簿校注》、《录曲余谈》等著作,在此基础上,于一九一二年旅...

  • 《何仙姑宝卷》

    一名《吕祖度何仙姑因果宝卷》。清佚名撰。二卷。三万余字。宣讲吕洞宾成仙得道后,赴王母蟠桃圣会,见八仙尚少一女仙,故下凡超度何仙姑。何父逼女儿招夫生子,阻其参禅悟道。历经曲折,何女以其意坚终为吕祖度为神仙。成仙后亦下凡再度其父母,在天堂合家团聚。是书宣神仙道祖事,旨在阐“十磨十难成仙子,不磨不难不成神”,劝诫世人诵经向...

  • 《花草蒙拾》

    清代词话著作。1卷。王士禛撰。此书专门品评《花间集》与《草堂诗余》两部词集所收录的作品。王士禛论诗提倡“神韵”,论词也持同样的主张,认为《花间集》与《草堂诗余》的妙处在于蹙金结绣而无痕迹。词须雕组而不失天然,要能够“写照象外”,极妍尽态,以此达到追魂摄魄的目的。本此出发,他高度评价李煜、苏轼、李清照的作品,说李煜...

  • 《景德镇陶歌》

    以七言绝句形式描述景德镇制瓷的记事诗。龚鉽作, 成书于清代道光四年(1824)。原有100首,刊出时为60首。对制瓷过程中的各种工艺、技法、艰辛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等,作了形象的描述,是了解清代景德镇瓷业概貌的参考资料。...

  • 《韵语阳秋》

    诗话,又名《葛常之诗话》、《葛立方诗话》,二十卷。南宋葛立方(?-1164)撰。立方字常之,丹阳人,徙吴兴(今属浙江)。绍兴进士,官至吏部侍郎。“阳秋”即“春秋”,晋人避简文宣郑太后阿春讳,改“春”为“阳”。书前有作者自序,写于隆兴甲申(1164),书大约成于此时,为作者晚年归休吴兴时所作。此书为杂评宋代和宋代以前诗人作品的...

  • 《草木传》

    药学普及剧本。10回。传为清蒲松龄撰,约成书于18世纪初。将中药拟人化,用简单情节串编成剧。计有栀子斗嘴,陀僧戏姑,石斛降妖,灵仙平寇,红娘卖药,金钗遗祸,番鳖造反,甘草和国等剧目。借剧中“人物”,显示药性、反畏及配伍法。如甘草说唱词云: “老汉姓甘名草字元老,山西汾州府平和村人氏……善调诸药,也善解百药毒,万古流传。惟有那戟、遂...

  • 《廿一史弹词》

    明代弹词作品。又称《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杨慎著。两卷,分为十段,用浅近文言写成。作品以正史所记事迹为题材,叙述历代的变迁兴替。清代张三异为此书作了评注,发解它的宗旨说,杨慎“止借里谣巷咏,以抒其吊古谈今之怀。意不主于诙谐,而实藉以提撕告诫;语非取予嘲谑,而有裨于群怨兴观。……其讴吟悲慨,可醒愚妇愚夫;而禾黍流连,亦可悟...

  • 《回文类聚》

    诗总集。四卷,补遗一卷。宋桑世昌辑。世昌字泽卿,号莫庵,高邮(今属江苏)人,陆游甥。《渭南文集》卷三三《陆孺人墓志铭》赞世昌“从诸公问学,不以贫夺其志”。世昌有诗集,《龙川文集》卷十四有序,已佚。有《兰亭考》,今传。回文始于晋时前秦窦滔妻苏蕙的《回文璇玑图》,“反复皆可成章”(桑世昌《序》)。本书卷一即专论《璇玑图》,列举...

  • 《安晚堂集》

    诗别集。七卷。宋郑清之撰。《宋史·郑清之传》载其“代言奏对,多不存稿。有《安晚集》六十卷”。此集为诗文合集,当时刊于临安。由于清之曾保护过江湖派之中坚陈起,陈在《江湖集》中亦曾收清之诗集。后六十卷本郑集散佚,唯存第六至十二卷,凡七卷,皆为诗,遂为藏书者所宝贵。明末汲古阁毛晋遂据此宋残本影印,称《安晚堂诗集》。清高宗...

版权所有©集铺书屋   网站地图 鄂ICP备2022018110号-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