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周颐撰。此书专论清代闺秀词,因李清照有《漱玉词》,朱淑贞有《幽栖居士词》,为今存最早的女词人别集,故取“玉栖”为名。全书三十三则。其论闺秀词特点,颇有见地,云:“论闺秀词,与论宋元人词不同,与论明以后词亦有间。”“但当赏其慧,勿容责其纤。”又云:“闺秀词心思致密,往往赋物擅长。”“轻灵为闺秀词本色。”所评词人有钱餐霞、关...
简称《曲谱》。由清代人王奕清等人奉康熙敕命,考寻旧调编辑而成,所以称为“钦定”曲谱。成书于清代康熙五十四年(1715)。全书分14卷。其中卷首刊载诸家理论,以及九宫谱定论。该书正文包括北曲谱4卷,以《太和正音谱》为底本,共收335个曲牌;南曲谱8卷,以沈璟的《南曲谱》为底本,收各调引子112支,过曲472支,慢词28支,近词37支,以及各调的尾...
词话。一卷。清邹祗谟撰。邹祗谟,生于明崇祯年间,清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晚年广为交际,与王士禛过从甚密。工词,有《丽农词》二卷。《远志斋词衷》共六十三则,着重论述词的体制、词牌、声韵以及风格特色诸方面,并对前人论词之语多所阐述。作者强调作词要求神似,说:“咏物固不可不似,尤忌刻意太似。取形不如取神,用事不若用意。宋词...
词论。 清张惠言(1761—1802)撰。一卷。惠言有《词选》已著录。此编系今人唐圭璋辑录张氏《词选》中评语而成,又附《词选序》、《重刻词选原序》、《词选后序》等六文而成。计收张氏对十二位词人三十三首词之评语,约万余字。张氏精于词学,《词选》一书尤名重词坛。于各家词作之评语中,多有高见。评温庭筠词达十二首,提示简要明达,...
词论著作。中国清代贺裳撰。裳字黄公,江南丹阳人,生卒年不详。工于词,著有《红牙词》1卷。《皱水轩词筌》共1卷,赖古堂集本为54则,今人唐圭璋又据《倚声集》、《词苑丛谈》、《昭代丛书》三书补遗13则,合之共67则。作者在论述中,能运用比较分析法,如将欧阳修词与范仲淹词相比较,秦观词与黄庭坚词相比较,将姜白石与张功甫的咏蟋蟀词相比...
明陈霆撰,3卷,曾收入《四库全书》。《四库提要》云:“宋元明佚篇断句,颇赖以存”,“持论多确”。如该书记载王昭仪《满江红》词为其位下宫人张琼英所作,《垂杨》、《玉耳坠金环》二曲为唐宋旧谱所无等等,颇有可资参证者。此书具有较强的民族爱国意识,对文天祥的词品和人品极为推重,誉之为“人豪”。对于元人词中之妄诋宋者,陈氏则加以...
清李佳撰。二卷。书末有光绪二十八年(1902)壬寅六月作者跋语,谓为夏日消遣计,“检读各种诗馀,自录其有禆诵习者匝月,居然成帙,爰额曰《左庵词话》”。可知是书为读词随笔,卷上八十四则,卷下九十四则,共一百七十八则。内容大体分为三类:一是对历代词人、词集的评述、纪事,如认为宋代“东坡词最有新意,白石词最有雅意”。又谓元萨都剌词,“...
唐诗别集。40卷。白居易撰。白居易晚年自号香山居士。此书是清人汪立名编纂。汪立名号西亭,婺源人,康熙时官工部主事。全书分为前后两集。前集20卷,分讽谕、闲适、感伤、杂律诗四类;后集17卷,分格、律两类;别集1卷,收其应制及试作诸诗;补遗2卷。前有宋荦序,朱彝尊序,汪立名序,凡例,新著年谱,陈振孙作年谱,元稹序,《旧唐书》本传等。此书...
三卷。元释英撰。释英字存实,号白云,俗姓厉,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生卒年不详。是唐诗人厉玄之后人。自幼好学不倦,稍长即以诗为文坛主流。曾出游江湖,与赵孟頫结识。后在天目山出家。著有《白云集》。此集共三卷。前有至元二十九年(1292)牟山献、赵孟頫、胡长孺、林昉、赵孟若等人序。据孟頫序称,其集“凡诗一百五十首,分为三卷。...
四卷。《附录》一卷。明王恭撰。王恭,字安中,闽县(今福建闽侯)人,生卒年不详。王恭自称皆山樵者,为“闽中十子”之一。成祖初,以儒士被荐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旋投牒归。著有《白云樵唱集》、《凤台清啸》、《草泽狂歌》。王恭没后,其诗湮晦不传。成化十九年(1483),南京户部尚书黄稿搜王恭遗稿,始得此集于吏部郎中黄汝明家。黄...
诗别集。南宋末连文凤撰。三卷。文凤字百正,号应山,三山(今属福建)人。入元,改姓名为罗公福,为“月泉吟社”中人,相传:至元二十三年,吴渭邀谢翱、文凤等,举月泉诗社,以“春日田园杂兴”为题,征诗四方,得二千七百余首,文凤名列第一,余未详。其集久不传,清修《四库全书》时,据《永乐大典》所载,辑成是编,厘为三卷。卷一、二为诸体诗百余首,卷三为...
四卷。元方回 (1227—1305)撰。是编取《文选》所录颜延之、鲍照、谢灵运、谢惠连、谢脁之诗并以次各为评论,评谢灵运诗,多取其能作理语者,又好评一字为名眼,仍不脱宋人旧俗。对其他人之诗的评论,不象《瀛奎律髓》那样持论偏颇,往往比较客观中肯,时有考订,但有的失之繁琐。时也有误引、附会之弊,大约是方氏晚年之作。有《永乐大典》 本...
元诗总集。4卷。明人李蓘编选。《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总集类。卷首有明万历十年(1582)五月李蓘自序,万历十年八月李蓘再序。李蓘编有《宋艺圃集》,本集是其续编。4卷之中共收入118位元代诗人的625首诗。据李蓘自序,他编选本集时因为家乡地僻少书,所选难以尽括一代之长。而本集选入诸家,也确有不够确当之处,比方未选...
六卷。《外集》一卷。唐鲍溶(约813前后在世)撰。鲍溶,字德源,生卒年均不详。元和四年 (809)举进士,诗人,仕途不得志。但他所作古乐府诗,成为当时独步诗坛的绝唱。与李益为尔汝之交,韩愈、李正封、孟郊也与他有交往。著有《鲍溶诗集》。其诗“气力宏赡,博识清度,雅正高古,众才无不具备。”(《唐才子传》)。晚唐张为作《诗人主客图》记...
诗别集。六卷。明徐贲撰。勘刻于万历年间。徐贲,字幼文,号北郭生。生于元元统三年(1335年),卒于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祖籍四川,居毗陵(今江苏常州市),又迁居平江(今江苏苏州城北)。张士诚抗元,招他做僚属,贲避居湖州蜀山(今浙江吴兴)。洪武七年被推荐入朝,曾任给事中、河南左布政使等职。后因军队过境,犒劳不时,下狱而死。工书画,书...
六卷。《补遗》一卷。元许恕(?—1314)撰。恕字如心。江阴(今属江苏)人。元至正中,授澄江荐院山长。不久天下已乱,恕乃辞官遁迹海上。与山僧野人为侣。此集为其子礼部主事节所辑。六卷,《补遗》一卷,附录其子节诗六首、孙辂诗二首,又许穆诗二首,许云诗一首。为其族孙裔所续入。《四库全书总目》评曰:“恕诗格力颇遒,往往意境沉郁,而言...
诗别集。明佘翔著。四卷。卷首有未署名序。其人品颇高,诗亦有清致,深受王世贞等的赏识与影响,甚至赞誉为“更教何物夸三绝,为有佘郎七字诗”(王世贞语)。仅存旧抄本,《四库全书》即据以收入。...
元诗别集。2卷。黄玠撰。《四库全书》曾据两淮马裕家藏本编入别集类。卷首有至正五年(1345)黄玠自序。卷上为五言古诗,卷下为七言古诗。黄玠寓居吴兴,筑室于弁山,自号弁山小隐。晚年思归故乡慈溪而未成,所以自编诗稿以示子孙,名为《弁山小隐吟录》。由于本集未收近体,论者或以为他不作近体诗(《四库全书总目》),但在《玉山名胜集》...
唐诗别集。36卷,外集2卷。杜甫撰;宋人黄希集注,黄鹤补注。又名《黄氏补千家集注杜工部诗史》或《集千家杜诗补注》。黄希字仲得,又字梦得,号师心,宜黄人。乾道二年(1164)进士,曾官永新令。黄鹤字叔似,号牧隐。黄希之子,布衣。《四库全书》收录此书,其《总目》说:“希以杜诗旧注每多遗舛,尝为随文补辑,未竟而殁。鹤因取椠本集注,即遗稿为之...
十卷。后蜀韦縠撰。韦縠仕王建为监察御史,其里贯事迹均未详。此集每卷录诗一百首,共一千首。自序称观李、杜集,元、白诗,而集中无杜诗。冯舒评此集,谓崇重老杜,不欲芟择。然实以杜诗高古,与其书体例不同,故不采录。冯舒所说非也。其中颇有舛误。如李白录 《愁阳春赋》,是赋非诗。王建录 《宫中调笑词》,是词非诗。皆乖体例。贺知章录 ...
十二卷。宋道潜撰。道潜,俗姓何,原名坛潜,于潜 (今浙江杭州)人。道潜居杭州智果寺,内外典籍遍读。能文章,尤喜为诗。与苏轼、秦观交情颇深。其性格偏执,憎凡夫俗子如仇,因此其诗语少含蓄,落落不俗。苏轼曾称其诗“无一点蔬简气。”其诗句 “成诗暮雨边”,秦观评价说:“雨中雨旁皆不好,只雨边最妙。”并说,“此老诗风流醖籍,诸诗僧皆不及”...
诗别集。三卷,包括《诗话》一卷。宋严羽撰。严集初刊于南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前有黄公绍序,但此本已佚,宋代目录诸书中亦未见记载。现存严集最早刻本为元刊本,已残,缺二页,后明刻多由此出,亦缺此二页。元刊本作《沧浪严先生吟卷》三卷,前题“樵川陈士元旸谷编次,进士黄清老子肃校正”。明武宗正德(1506—1521)间有三个刻本传世:一为淮...
元诗别集。6卷。刘秉忠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卷首是阎复写于至元二十四年(1287)的序。序中说,为文“在公乃为余事”。据阎复序,是刘秉忠夫人窦氏及其过继之子请翰林待制王子纲来“求为叙引”的。卷1—3,是七律;卷4是七绝,卷5是乐府(词),清人辑本《藏春乐府》即本于此;卷6为附录,并署商挺编。前5卷为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