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胎精记解结行事诀》,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玉诀类。本篇言存神佩符,开解体内胞胎结节之法。其内容文字与《上清九丹上化胎精中记经》基本相同,疑系南北朝道士摘录该经改编而成。...
笔记。明张岱著。二十卷。是书略仿刘义庆《世说新语》,设盛德、学问、经济、言语等共二十门。卷各一门。虽多为作者先世、亲朋及一些名流雅士的遗闻佚事,但内容广博,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文笔简练,博雅诙谐。如卷一二“小慧”:“唐伯虎出游遇雨,过一皂隶家,出纸笔求画。伯虎画海狮数百,题其上云:‘海物何曾数着君?也随盘馔入公门...
吉冈义丰《三洞奉道科戒仪范の成立について》(《道教研究 一》)考证指出,《无上秘要》卷37引《太极隐注经》即该经,与 《真诰》关系很深,为上清派经典,成书于536~554年之前。该 经述授经仪、读经仪。...
《八素真经》为六朝上清经,但本经多有后人掺入的内容。述上真之道七经目、太上之道三经目、中真之道六经目、下真之道八经目,劝人存思、服符,修飞登五星之道。又有《太虚真人口诀》,述服天光,消三尸炼七魄之道。...
简称《皇经》或《玉皇经》。道教持诵经典。三卷。作者及成书年代不详。据近人考证,该经很可能出于宋代。元邱长春已有“五品皇经”之语。又有隋唐道士所作者说。该经属持诵经典中最重要的一部,其体例,据陈樱宁《皇经》一文说:“大致模仿释典,在隋代佛教中有一部《佛本行集经》,这大概就是《玉皇经》所以叫《本行集经》的由来。”全...
文集。 明朱元璋(1328—1398)撰。二十卷。元璋幼名重八,又名兴宗,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风阳东)人。为明代开国之君,尊为太祖。1368—1398年在位。出身贫苦农家,少时在皇觉寺为僧。元至正十二年(1352)参加郭子兴部红巾军。他先后击败陈友谅,杀韩林儿,俘张士诚。攻克大都(今北京)灭元建明。力主强化皇杈,分封诸王,并大量赐田...
《洞玄灵宝钟磬威仪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南北朝或隋唐道经。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经文乃太上道君讲说,宣称道教一切斋醮 *** 皆可敲击钟磐。钟磐之制作、敲击应合乎法度科仪。例如击钟应整理法服,祝诵唱赞,集众时击三响,道士亡故时击三百六十响等等。篇末附智德真人说十二时及常时鸣钟磐偈十三章。...
洞玄度灵宝自然券仪,不署撰人。约成书于北朝。《灵宝中盟经目》着录「《灵宝度自然券仪》一卷」当即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书言道士授度《太上洞玄灵宝玉文真经宝符》、《太上灵宝至真五篇太真道经》之仪轨。其主要仪式有法师拜视启事、三唼盟丹水、授券契、授经、礼十方等。...
洞玄灵宝自然斋仪,撰人不详。南宋《秘目》着录《灵宝自然斋宿启仪》一卷,疑即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按自然斋为早期道教灵宝六斋法之一,南朝陆修静《灵宝五感文》、宋文明《通门论》等道书已提及此斋法。主要用于为百姓祈福禳灾,救度一切存亡厄难。本篇载施行自然斋之科仪,其仪式程式主要有读词、礼十方忏、礼...
唐诗别集。原书24卷,通行本25卷。杜甫撰;清人仇兆鳌注。又名《杜少陵集详注》。仇兆鳌字沧柱,晚号知几子,淅江鄞县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进士,官至吏部侍郎。自宋至清,注杜诗者号称千家,此书是作者在汇集各家的基础上,几经修改增补,前后用了20多年时间。作者在序中说:“臣于是集,矻矻穷年,先挈领提纲以疏其脉络,复广搜博征,以讨其典故,汰...
《太素上清致帝君五神气法》述存思左目、右目、左手、右手和肺部五童子及身中三部二十四神。《太上七元九辰经洞房八解门玉字》述存思北斗九星之神。《太上回元隐道除罪籍内篇》述存思北斗九星之神以解罪出过。...
凡六十卷。北凉浮陀跋摩、道泰等共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八册。为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之异译本。依道挻所作之序载,本论旨在注释八犍度,初译成百卷,惟以北魏太武帝攻破北凉之故,经书、什物皆烧毁,其后零落收拾而仅得六十卷。六十卷中唯注释杂、使、智等三犍度,其余五犍度均已逸失。后世称此论为旧婆沙。新译本则为唐玄奘之阿毗达磨大...
神仙服饵丹石行药法,原题「京里先生撰」。约成书于唐代。《通志•艺文略》着录作「神仙饵石并行药法一卷」。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玉诀类。此书言服药成仙之道,内载三十八种炼制和服饵仙丹石药之法。所服仙丹石药主要有:善丹、丹砂、铅、鸡子丹、大黄丹,巴丹、雄黄、水银、巨胜、白石子、地榆根、五茄根、石粉、石钟乳、赤...
古代诗文总集。9卷。宋董弅编。此书所收皆题咏严州以及严陵山的诗文。卷1至5为诗,卷6有诗有赋,卷7至9为杂著、碑铭、题记。始于东晋谢灵运,终于南宋之初。此书为董弅任严州知州时所辑。董氏在《序》中称:“弅与僚属修是州图经,搜访境内断残碑版及脱遗简编,”“因得逸文甚多,”又得郡人喻彦先家藏书与州学教授沈愫广求备录,遂...
碧虚子亲传直指,南宋道士方碧虚撰。或以为碧虚子即北宋道士陈景元,有误。原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卷首有作者序文,自称遇海琼先生(白玉蟾)授以道要,后又遇安然居士教授,始得海琼妙旨,录之以成此篇。其书言南宗丹法。以先天一气为丹本,强调炼丹须依次第而行,从修命人手,若妄参禅学,只成顽空。又分别论述药物、采取、乾坤升...
清代民歌俗曲集。4卷。华广生辑。华广生,字春田,历城(今属山东)人。约生活于乾隆、嘉庆年间,生平不详。本书收辑当时流行的南北曲调,如《马头调》、《剪靛花》、《起字呀呀哟》、《八角鼓》、《南词》等等,总计780首,其中于《马头调》选录最多。卷4后附弹词《玉蜻蜓》9回。集中作品题材非常广泛,既有写男女恋情的,也有反映下层人民生...
述回风大混合帝一之道存修九图、大洞内法存修雌雄真一十三图,皆为存神法。又述帝君十二愿,是为诵咒。该经称,若受大洞诀,可“不必俱持《大洞真经》而一通之也”。可知该经继承《大洞真经》,但取捷径,有所创新。...
道教经书。不著撰人。从书中内容分析,可能出于北宋张伯端之后,属张伯端南宗一派丹法。首为论说,讲真铅,修真之士无过冶炼精炁神而已,神仙抱一之道,炼形。论及性命,认为变化之道,性自无中而有,必藉命为体;命自有中而无,必以性为用;性因情乱,命逐色衰,命盛则神全而性昌,命衰则性弱而神昏;性与命二者相需,缺一不可。然后分外药...
梵名Abhidharmahr!daya -s/a^stra 。凡四卷。略称心论。印度法胜造,东晋僧伽提婆及慧远合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八册。以发智论、六足论为基础的说一切有部,因大毗婆沙论之编集而确立了说一切有部之立场。由于大毗婆沙论太博大,法胜遂于西元二五○年将该书浓缩为二五○偈,为说一切有部重要论书之一。对小乘佛教基本概念如有漏、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