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编印的书籍之一。1854年(咸丰四年)刊行。全书以四言为句,共276句,共1104个字。它与《三字经》、《幼学诗》同为太平天国的儿童识字课本。其内容包括自然知识、生活常识、拜上帝会教义和太平天国前期的革命历程。其中不少内容就是对儿童进行太平天国历史传统教育的好材料。如叙述了革命初期洪秀全与冯云山一起,经历了许...
为清代女子蒙学教材之一,原名《女千字文》,清人所作。该书与《改良女儿经》一样,贯穿书中的中心思想仍是“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的观念,但对一些日常生活和为人处事的基本规范训则也有详细的描述,对女子的一生成长有很大的教育作用。书中正文开始就说: “凡为女子,大理须明,温柔典雅,四德三从。”接着又说:“孝顺父母,惟令是行”、...
清代蒲松龄撰。该书把日常生活用字联成七字一句,便于背诵。其中饮食章、菜蔬章、果实章为饮食内容,间有述及食品腌制、烹调术语等,对研究清代饮食生活有史料价值。《日用俗字》是蒲氏撰写的一部歌谣体日用字汇编,《日用俗字·序言》云:“每需一物,苦不能书其名。旧有《庄农杂字》,村童多诵之。无论其脱漏甚多,而即其所有者,...
《鸡谱》是清代一部有关饲养斗鸡的著作。作者不明,只有清乾隆丁未年(1787)的一个抄本留传下来,存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它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 一的中国古代养鸡学专著,直到1989年才由农业出版社出版了第一个印本。全书约1.4万字,全书凡51篇,内容包括: 一,关于斗鸡外貌的描述和鉴定;二,斗鸡良种之选配繁育;三,种卵的...
《皇朝经世文新编续编》,甘韩编辑,二十一卷。所录多为1901年6月以后的奏议和论著;此前为它编所遗漏的也补入。规模、体例与《新编》同。它是研究戊戌变法和清政府新政的重要参考资料。此后还有甘韩的《皇朝经世文新编时务续编》、润甫的《皇朝经世文统编》、丁宝轩的《皇朝蓄艾文编》等多种。对研究近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
清末麦仲华辑。二十一卷。麦氏为宣传变法,倡开新政,乃辑中外人士有关变法言论成此编。分通论、君德、官制、法律、学校、国用、农政、矿政、工艺、商政、币制、税则、邮运、兵政、交涉、外史、会党、民政、教宗、学术、杂纂二十一门。体例与贺长龄《皇朝经世文编》、葛士濬《续编》不同。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维新派...
清末邵之棠辑。一百零七卷。光绪二十七年(1901)三月清政府下令举行经济特科考试,邵氏应时而取《皇朝经世文编》、《续编》、《三编》诸文别择、补辑,依经济八科之分科重为分部,而成此编。凡文教、地舆、内政、外交、理财、经武、考工、格物及通论、杂著十部。各部别隶子目。清开国至光绪间切于时政之文略具。外国人论著亦择要采...
清末何良栋辑。五十二卷。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设立外务部,被迫推行一些新政。何氏乃继葛士濬《皇朝经世文续编》、陈忠倚《皇朝经世文三编》,搜辑新出救时济世之文成此编。西人论说亦采入。治体、学术、吏政、户政、礼政、兵政、刑政、工政、外部九纲仍二、三编旧例,惟改洋务为外部。较二、三编所增改之子目有:富强、国债、税则...
清末陈忠倚辑。八十卷。继贺长龄《皇朝经世文编》、葛士濬《皇朝经世文续编》辑成。断至光绪二十三年(1897)。多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有关时务之论述。外国人议论亦采入。其学术、治体、吏政、户政、礼政、兵政、刑政、工政、洋务九纲与葛编同,于子目有所损益。较葛编所增改之子目有:变法、约章、聘使、邮政、操练、制造、工程、...
清末葛士濬辑。一百二十卷。葛氏以贺长龄、魏源《皇朝经世文编》成书以来已历六十年,时殊世易,遂于光绪十二年(1886)复辑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历朝名人匡济时世之文成此编。十三年稿成,后又有增补,以十四年为断。分学术、治体、吏政、户政、礼政、兵政、刑政、工政、洋务九纲,又隶七十余子目。...
一百二十卷。系辑录道光、咸丰、同治、光绪间奏稿、论文而成,体例与《皇朝经世文编》全同。有光绪二十三年思补楼刊本。清盛康辑,盛宣怀编。此编为 《皇朝经世文编》主要续书之一,继《皇朝经世文编》专收道光以来文献史料,所选文章自道光元年 (1821) 起至光绪二十三年 (1897)为止。辑者搜集官方文牍、诸家专集二百余种,录入...
120卷论文集,1826年编成刊刻。收清初至道光5年论学论治文献两千多篇,分学术、治体、吏政、户政、礼政、兵政、刑政八个方面,63个专题。其中学术6卷,对立志、立节、立言、立功、原性、原道、原天、原人、原命、天道、人为等问题进行探讨,是研究清代前期伦理思想的重要材料;治体分原治、政本、治法、用人、臣职五个专题,政本类提出了...
藏书史著作。丁申著。清光绪二十六年(1901)丁氏嘉惠堂自刻本,1957年12月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据丁氏原刻本排印。武林为杭州别称,起于宋代。丁申(?—1880),字竹舟,浙江杭州人,与其弟丁丙有“双丁”之名。咸同间,“双丁”见文澜阁《四库全书》零落满地,深夜潜身诣阁,从灰焚中尽力抢救,并出资补钞,文澜阁书得以恢复原貌。家有八千卷楼,为晚...
哲学史著,12篇,为胡适早期撰写的中国先秦哲学思想史专著。胡适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时,于1917年完成博士论文《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回国后,经过一年的修改,于1919年2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定名为《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作者采用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的哲学体系、方法,研究中国先秦哲学思想,把孔子、儒家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
王国维著。王氏治学精谨,考证尤力。伦明说他“读书最精细,凡过目者,多有精密校本。所纠伪文、阐新义多谛当”(《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王国维》)。本书为著者研读《大唐六典》、《增入宋儒议论杜氏通典》、《岩下放言》、《续墨客挥犀》、《诚斋挥麈录》、《清异录》、《片玉词》、《桂翁词》、《花间词》、《尊前集》、《草堂诗...
注释书。三十二卷,刊误二卷,续刊误二卷。清黄汝成撰。他博采众家之说,抉择精义,详加辨证七百多条,又综括群书,发明考证,再作 《刊误》二卷、《续刊误》二卷,为《日知录》最精善本。书中不分门目,编次顺序以类相从,其具体内容前七卷论述经义,八卷至十二卷论述政事,十三卷论述世风,十四、十五卷论述礼制,十六卷、十七卷论述科举,十八卷至二十...
八岁入塾读小学书宜先读《孝经》所以端小学之本也。《小学》内篇四前三篇述虞、夏、商、周圣贤之言后一篇摭虞、夏、商、周圣贤之行。外篇二又以纪汉以来贤人之嘉言善行所以广其言实其行为观摩则效之验也。其于古今入德之门固已本末赅备而所恃为坊表者即因是为权舆。...
清代唐彪著,是一部专论教法、兼谈学法的语文教学著作。书中认为读书除益于作文外,还益于身心:“不读经史古文,则腹内空虚,文必浅陋。且经史之益,更在身心,读之其用又不止于作文已也。”建议“欲读一书,宜问有学者”,教师就应起到指点者的作用。在读书过程中,“先生须用心审听”,发现错误,及时改正。学生背书时教师也要给予指导,“必须使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