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尤氏医学读书记》。医话。清尤怡撰。三卷,续记一卷。怡有《伤寒贯珠集》已著录。本书初刻于嘉庆十九年(1814)。阐述运气、气血、寒热、脏腑等基础理论;脾气外绝、劳风、结阳结阴、胃脘痛等数十种病证的辨证施治,桂枝汤、麻黄汤、大小青龙汤等二十余种方剂和方论。凡八十六条,约二万余言。其中通一子杂论辨、喻氏春温论...
综合类著作。金李杲撰(一本误作元·朱震亨撰)。一卷。杲有 《脾胃论》 已著录。书分医论、方论两部分。包括膈咽不通并四时换气用药法、本草十剂、中风同堕坠论、呕咳气喘、饮食劳倦论、四时用药加减法等二十余篇有关内科杂病及用药法则的论说,载方七十五首。每篇均宗 《内经》 、《难经》之旨,阐发脏腑、经络、病机、治则、...
医学门径书。9卷。明·李梴编纂。作者为便于初学医者,决意写一部易学而实用的医学论著。因此他“寓目古今方论,论其要,括其词,发其隐而类编之,分注之”,历经四年,书成于1575年(万历3年)。书分内外集,自谓“医能知此内外门户,而后可以设法治病,不致徇蒙执方,夭枉人命,故题之曰《医学入门》”。全书以《医经小学》为蓝本,纂辑...
《上清九天上帝祝百神内名经》,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主要讲述修诵《上清大洞真经》之法,经文分三篇。其一为《上清九天上帝祝百神内名经》。内载「百神名」诗一首,谓修道者「行回元五通八间十二愿之事既毕,读百神名一过,以续行事之后也」。五通八间十二愿是诵读《大洞真经》之道法,以...
《上清明鉴要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为南北朝或隋唐上清派道士编集。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辑录七篇经方,其内容可分作两部分。《作明镜法经》、《真人道士摩镜经》二篇,言明镜之道。称以九寸明镜悬置左右或背后,可以照见鬼神,分形变化,避邪除害,又能使人耳目聪明,预知未来天下吉凶之事,或可透视五脏。书中详述制作...
《上清明堂玄丹真经》,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东晋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言存思人首九宫神君之法。其内容文字与《洞真太上素灵洞玄大有妙经》所载《太上道君守元丹上经》一篇大致相同,当系后人节取《大有妙经》改编而成。...
《上清七圣玄纪经》,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成书于南北朝。《上清大洞真经目》着录「八真七传七卷」,即此书。今《正统道藏》正一部仅残存原书目录一篇,误题「上清七圣玄纪经」。篇内列举《七圣传》、《八真传》、《二贤传》等篇目。谓世人能得此诸真传纪,可飞升成仙。七圣、八真、二贤,皆为上清派所尊奉之神仙真人。...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箓》,早期上清派符箓,约出于东晋南朝。《三洞奉道科戒仪范》着录「上清太上琼宫灵飞六甲箓」,即此书。今本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书言存思六甲玉女,吞服六甲神符之术。其内容与《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一书大体相同,唯文字和符图稍有差异,盖系同一道书之不同版本。...
《上清太极真人神仙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盖系南北朝或隋唐上清派道士编集。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书辑录数种六朝上清派经典法诀。主要有《太极真人服四极云牙神仙上方》、《清灵真人说神宝经》、《太上明堂玄真上经》、《上清金阙帝君灵书紫文》、《三元真经诀》、《真一经口诀》。以上诸经方要诀,言思神服气...
综合类著作。清刘仕廉纂辑。四卷。仕廉字清臣,双流(今属四川)人。采集诸家学说整理而成,刊于同治十二年(1873)。卷一为医学总论,论及阴阳、脏腑、诊法等中医基本理论问题; 卷二至卷三,介绍伤寒、温疫、内科杂病、妇产、小儿及疮疡诸证; 卷四为医案、十四经脉图、经穴歌等,并附程钟龄医门八法。有同治十二年原刊本,光绪十二年...
又称《医学一见能》。综合类著作。清唐宗海撰。四卷。宗海有《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已著录。简述临床各科证治,以冀读者“一见而能”,故名。成书于同治十二年 (1873) 。卷首论诊法,包括五脏、六腑、经络及四诊; 卷一按人体部位如头骨、两耳、眼目、唇口等论述证治; 卷二论杂病证治,包括寒热、呕吐、咳嗽、喘齁、失血等; 卷三...
医论著作。又名《医学问对》。清·高鼎汾撰于1843年。全书采用问答体裁,每一问答论一病症。共15题。包括临床常见的温热、湿温、燥病、痢疾、中风、虚劳、妇科等疾病,先假设若干疑问,进而运用辨证论治的准则,结合作者的经验心得,对病原、诊断、治疗处方均有明确细致的分析。 特别在疑似之间类同之处尤见功力。如温、湿二症,...
综合类著作。清陈念祖撰。八卷。念祖有《长沙方歌括》已著录。是书成于嘉庆十三年(1808)。卷一记脏腑易知、经络易知、四诊易知、运气易知。简述中医基础理论;卷二至卷四分述表、里、寒、热、虚、实诸证发生发展;卷五至卷七为表证、里证、伤寒各方;卷八为补遗并外备诸方。此书集《神农本草经》、《内经》、《难经》、《伤寒...
医论。明张介宾撰。一卷。介宾有《类经》已著录。本书为张氏晚年之作。认为医以寄生死,故不得不阐发其精微,探其义蕴。故取先圣之经,正前贤之误,对其谬误,必加质疑,而予以辨论,故名。成书于天启四年(1624)。约二万字。书中论有:“论伤寒无补法、论真中风外有六经之形症、论肝无补法、论无痰不作眩、论阳常有余、论气有余即是...
综合类著作。金张元素撰。三卷。元素字洁古,易州(今河北易县)人。幼攻读四书五经,后弃科举,专心医学,与刘完素同时而年辈略晚,曾因治愈刘完素伤寒病而医名日著。其学术思想主要渊源于《内经》、《难经》、《伤寒论》、《中藏经》、《小儿药证直诀》、《素问玄机原病式》等书。反对拘泥于古方,提出“古今医轨,古方新病不相能...
丛书。清庆恕撰。五种,八卷。恕字云阁,满族,辽宁抚顺人。少读儒书,后因母病为庸医所误,二十七岁弃儒学医。博览群书,对徐灵胎、陈修园、高士宗、张隐庵、黄元御等诸家著作深入研讨,云阁以四大经典为理论基础,旁征博引后世名著,补充其未备,结合临症经验,摘取古医籍经典与辨证施治有关精华部分,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汇成此书。...
《马前课》又叫《马前神课》,相传为诸葛亮著作,诸葛亮不仅是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还是一位易学大师。《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通过八阵图阻挡东吴追兵,八阵图就是他年少时根据《易经》创作的。相传,在行军的闲暇,诸葛亮就推算、预测未来的天下大事,并把结果记下来,写成了《马前课》。与其他预测文不同的是,《马前课》共有十四卦,每一卦就...
《梅花诗》,是北宋时期易学家邵雍所作的十首预言诗。其与刘伯温烧饼歌、李淳风袁天罡的推背图、诸葛亮马前课、姜太公乾坤万年歌、步虚大师预言并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预言。由于历代均严禁此类谶书,该书在流传的过程中又不断被人篡改,将已知的历史改成图谶,加以比附,故其本来面目已渺不可考。预言了他身后中国的大的历史演变。当然...
步虚大师预言,作者,步虚大师。预言诗乃是乩文,在清光绪三十年正月初七日甲辰1904年正月初七日,北京西山碧云寺清虚楼的主人高静涵居士请得随朝天台步虚和尚(又作步真麈君)降乩。民国初年,此乩文即甚为哄动一时,因预言光绪之死,以及清廷灭亡,皆谈言微中也。降此乩文者,或地仙、人仙之果位,故其前知乃如是了了。据道家言,地仙人仙能知一百...
一名《新编医学正传》。综合类著作。明虞抟(1438—1517)撰。八卷。抟字天民,自号花溪恒德老人,浙江义乌人。家世业医,幼曾习举子业,后继承家学,医术高超,撰有《方脉发蒙》、《苍生司命》等。虞氏为“使后学知所适从,而不蹈偏门以杀人”,故以《素问》、《难经》为理论根据,兼采历代医家之说,结合临床体会,于正德十五年(1515)...
方书所载之因症脉治有定,而临床诊治则变幻无定。是故医生于精研方书之外,尤当熟玩 医案,庶几神明变化,活法在人,不为疾病所困矣。本书系无锡中医友谊会理事沈奉江先生口 述,门人周逢儒君笔记。案虽不多,而诊断之精确,用药之工稳,直可上追古人,下启来学。盖沈 君为孟河马培之征君高足,学有根柢,识超侪辈,曾著《全球医通》一书...
医论。清石寿棠撰。二卷。寿棠字芾南,安东 (今江苏涟水)人。家七世业医。曾举孝廉。晚年以候选同知奉檄赴巡抚治所,客死苏州。另辑有《温病全编》。临证注重“轻重之准,刚柔之质,先后之宜”,更重于原,“因病之原,探医之原,并探其原中之原”,故名。约九万字。所论广涉阴阳五行、脏腑气血、营卫行度、证治大要、诊断大法,并伤...
二卷。清余霖撰。余霖字师愚,桐城 (今属安徽)人。少业儒,攻科举,屡试不第,遂攻医学。博览医书,长于治疗疫病。因父染时疫,为群医所误,乃发愤著书立说。见当时治疫所用不外伤寒之剂,因研读本草,见石膏性寒,有解肌表热、胃热、泻实热之功,乃恍然大悟,试用石膏重剂治疗瘟疫,取得良效。后游京师,时值瘟疫流行,用石膏治之,活人甚...
二卷。明孙一奎撰。此书约于万历元年 (1573)撰成。是孙氏以《内经》、《难经》理论为基础,结合自己体会撰写而成。上卷共四十四篇,下卷共二十六篇。书中大旨发明论述阴阳五行、脏腑气血、三焦包络、命门相火、经络腧穴以及内伤杂病的诊断与治疗,并对张仲景、刘河间、张子和、李东垣、朱丹溪等各家作了恰切的评论。如“仲景不...
温病类著作。1卷。清·顾仪卿撰于1863年。此书为作者诊疗瘅疟、产后房劳与蓐劳之心得记录,附载与友人商榷瘅疟证之证治。谓瘅疟乃因暑热侵犯肺、胃、脾所致,临床上每见暑热夹湿之症,缠绵难愈。此书收入《三三医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