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天大醮早午晚三朝科,原不署撰人。据考应为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宰臣王钦若奉敕编修,又经后人改定者。原本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分作早朝科、午朝科、晚朝科三篇。罗天大醮乃道士为民家设醮,献供延请诸天神真,归礼神真,以期谢过消灾,祈恩请福,祝愿斋主阖家老少安康,存亡获益、万事咸亨,并上祝皇图巩固,帝业恢弘。其三朝...
全一卷。又称四百论颂、广百论。圣天(提婆)造,唐代玄奘译。约成书于三世纪顷。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册。本书由五言之二百偈颂组成,内容分八品,即破常品、破我品、破时品、破见品、破根境品、破边执品、破有为相品、教诫弟子品等。主要在破斥外道、小乘所说诸法实有之妄执,阐明真空无我之理。圣天另著有百论、百字论。百论由鸠摩罗什译...
神功妙济真君礼文,撰人不详。书中出现元代加封许逊尊号「至道玄应神功妙济真君」,盖为元末明初净明道道书。原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书载净明道主礼忏科仪,首先称扬真君、志心归命三清、金阙四天帝及真君父母。其次逐条列举道教上品十戒,忏悔自身前世以来违犯十戒之罪,礼赞真君之懿行神迹。赞文提及许真君训留八宝...
凡二卷。龙胜(梵Na^ga^rjuna ,龙树)菩萨造,无著菩萨释,北魏般若流支译。全名顺中论义入大般若波罗蜜经初品法门。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册。本论系解释龙树所造中论一书中之根本问题‘八不’及‘戏论’之要义,并破斥偏执空、有二端之迷执。...
三十卷。元汪克宽撰。此书模仿孔颖达《左传正义》,专为胡安国《春秋传》作疏。其《自序》称此书“详注诸国纪年谥号,可究事实之悉;备列经文同异,可求圣笔之真;益以诸家之说,而裨胡氏之阙疑;附以辨疑权衡,而知三传之得失。”但其大旨终以胡传为宗。汪氏自称:“《春秋》传注无虑数十百家。至子程子始求天理于遗经,作传以明圣人之志,俾大义...
太上慈悲道场灭罪水忏,不署撰人。约成书于唐宋间。原书三卷,《正统道藏》本合为一卷,收入洞玄部威仪类。经文乃元始天尊在大罗玉京演说,谓每年三元之日,三元官属与四司五帝、善恶童子等神灵上朝金阙,考校世人生死罪福之籍及地狱水府幽魂业簿。若于此时大设斋醮,虔告天地,天尊即派遣众神降临斋坛、灭罪除灾,保佑生人,使国土安宁,亡灵得度...
一卷。袁仁撰。仁字良贵,号蓡波,苏州(今属江苏)人。明代经学家。仕履及事迹均无考。所着除《尚书砭蔡编》之外,尚有《毛诗或问》、《春秋胡传考误》等。《尚书砭蔡编》又称《尚书蔡传考误》。此书专纠蔡沈《书集传》之误,其所驳正,多确有所据,如书中指摘蔡《传》“奥若”、“越若”前后异训,指出“三百六旬有六日”乃宋而非古历,谓“...
一卷。明袁仁撰。袁仁认为,胡安国由于激愤王安石之废《春秋》于学官,于是承皇帝之命而作传,其目的在匡时,故多借题发挥。虽然胡氏用意是好的,但却不合于经义。袁氏此书即专门驳正胡氏之失,其中如谓周月非冠夏时、盟宿非宿君与盟、宰渠伯纠宰非冢宰、伯非伯爵、首止序王世子于末非以示谦、晋卓子已立逾年,非独里克奉之为君、季姬之遇...
现代散文集。石评梅著。北平华严书店1929年4月初版。内分上、下两部,收1926—1928年间所作散文20篇。其中有《墓畔哀歌》之类深情悼念爱人的文章,作者经历诸多不幸之后,涉世较深,视野渐广,心怀也渐渐开阔起来,终于写下:“我只好振作起来向前摸索,看着荆棘山石刺破了自己的皮肤,血淋淋下滴时虽然痛苦,不过也有一种新经验能令我兴奋”(《...
五卷。王晳撰。王晳生平不详。除此书外,王氏还着有《春秋通》、《春秋异义》、《春秋明例隐括图》,皆佚。此书属通论性质。分孔子修春秋、始隐、尊王、公即位、卿书名氏等二十三条,主旨在考辨三传,评论啖助,陆淳,反对啖陆等治《春秋》而尽废三传,提倡《春秋》有褒有贬之旧说。其论三传之得失云:“独左氏善览旧史,兼该众说,得《春秋》之...
现代中篇小说。周文著。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37年1月初版。小说以作者早年对川康边地社会生活的了解为基础,描写四川一个边荒县份的正县长和分县长之间勾心斗角的权力之争。贪赃枉法、老奸巨猾的刘县长一心要除掉坐镇白森镇的陈分县长。他恶毒地导演了一场土匪从白森镇出发进犯山村的事件,并利用军部派来的政治军事学校毕业生施...
凡二十卷。隋代净影寺慧远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四册。本书系一部佛教类书,类聚佛书要目并详释之,以诠显大乘深义。要目分:教法聚、义法聚、染法聚、净法聚、杂法聚等五聚。各聚概依增数法立义门,总揭二百二十二门(缺杂法聚),更设细段而详释之。本书引证赅博,义旨明晰,相当于佛教百科辞书之性质,故历来佛教术语之说明大多引用本书。依续...
历史著作。明王世贞撰。王世贞,字元美,自号凤州。太仓 (今江苏属县) 人。本书初刻于万历十八年 (1590),虽名为“别集”,但并不是王氏个人的诗文集,而是一部记载明代典故的史料汇编。与作者另著的《弇山堂正集》区别,故称别集。全书一百卷,有盛事、异典、奇事、史乘考误、帝系帝历帝统、表考六部分内容。其中皇明盛事述五卷 (...
闻一多(1899-1946),名亦多,字友三,亦字友山,家族排行叫家骅。后改名多,又改名一多。他致力于研究新诗格律化的理论,在论文《诗的格律》中,他要求新诗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诗集共收录了闻一多现代诗97首。...
陈南岳思大禅师曲授心要先总示大乘止观,次广作五番建立,第一明止观依止。又三:一明何所依止,谓自性清净心。二明何故依止,以此心是一切法根本故。三明以何依止,先明以意识依止此心,修行止观。次破小乘人执,后破大乘人执。第二明止观境界,谓三自性法,各论清净染浊。第三明止观体状,先就染浊三性以明,次就清净三性以明(正是修行方法)。第四明...
令狐澄编撰的《贞陵遗事》和柳玭编撰的《续贞陵遗事》均记载唐宣宗轶事,是唐代两部具有小说性质的杂史,在《资治通鉴》中曾被采用,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可惜均已亡佚。详考相关文献可知,令狐澄是令狐楚之子,曾为浙江西道观察使、中书舍人。柳玭是柳仲郢之子,曾为吏部侍郎、御史大夫,后贬为泸州刺史,卒于北归途中。二书佚文在...
诗文别集。四十四卷,其中诗七卷。宋张栻撰。《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作三十卷、《宋史·艺文志》作四十八卷,恐皆非朱熹论定之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叙及此集编纂过程言:“栻没之后,其弟枸裒其故稿四巨编,属朱子论定。朱子又访得四方学者所传数十篇,益以平日往还书疏,编次缮写,未及蒇事,而已有刻其别本流传者。朱子以所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