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赋。司马相如作。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见上好仙道,因曰:‘《上林》之事未足美也,尚有靡者,臣尝为《大人赋》,未就,请具而奏之。’相如以为列仙之传居山泽间,形容甚癯,此非帝王之仙意也,乃遂就《大人赋》。”文章写大人“悲世俗之迫隘”,于是远离尘嚣而游于旷杳,“驾应龙象舆”,“骖赤螭青虯”,以星辰为旌幡,...
辞赋名篇。西汉司马相如作。《文选》见载。赋序说汉武帝皇后陈阿娇因妒失宠,幽居长门宫,遂以重金请司马相如作赋,希图感动武帝,武帝读赋后复宠阿娇。古今一些学者据序中“孝武皇帝”谥号之起期晚于作者卒年,及“陈皇后复得亲幸”不符史实等,推断此赋为他人托名所作;但也有不少学者认为赋序或为托名者作,而赋的正文则“非相如...
明宣宗皇帝所做。有赐少保兼太子少傅户部尚书夏元吉、过史馆、花朝诗、重阳歌、招隐歌 (有序)、城楼春望、上林春色、春雪歌 (有序)、祖德诗 (有序)、赏菊诗、除夕玉楼春、猗兰操、山水图歌 (有序)、玉簪花赋 (有序)、西山晴雪诗 (有序)、脱布衫带小梁州、万岁山丹桂秋芳歌、梧桐秋雨吟、苑中早春诗、喜雪歌 (有序)、重阳诗 ...
唐诗别集。方干撰。方干卒后其门人私谥玄英先生。《新唐书·艺文志》、《崇文总目》、《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为10卷,《郡斋读书志》题《方干诗集》,作1卷,并记:“其甥杨弇与(孙)郃编次,王赞为序,又为《玄英先生传》附。”孙郃序称:“先生有集十卷,弟子杨弇编之,余请王赞舍人为之序。”说明作10卷是正确的。此书曾有南宋刻本,...
元诗别集。6卷。吴当撰。《四库全书》曾据江西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本集传本很少见。明代崇仁知县叶良贵曾辑刊有《学言诗稿》9卷,今未见传本;清代李绂曾据叶良贵刊本重刊,并编次为6卷。《四库全书》底本就是李绂重刊本。卷1为四言诗,卷2为五言古诗,卷3为七言古诗,卷4为五言律诗,卷5为七言律诗,卷6为五言绝句。吴当是元代...
宋诗别集。5卷。乐雷发著。《四库全书总目》说乐雷发“诗旧列江湖集中,而风骨颇遒,调亦浏亮,实无猥杂粗俚之弊,视江湖一派迥殊”。其近体诗尚有江湖派的气韵,如《秋日行村路》:“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牙社肉香。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有部分诗篇抒发爱国主义精神,最为出色,代表作为《乌乌歌》。全诗以感慨在国...
五卷。宋王铚(约1144年前后在世)撰。王铚,字性之,汝阴(今安徽合肥)人。生卒年不详。铚记问赅洽,长于宋代故事,曾撰《七朝国史》。绍兴初(1131),为枢密院编修官。其诗风格近温、李。王士祯《居易录》称其诗不甚工,唯其附载庐山僧可和诗一篇,概当别论。《雪溪集》乃其诗集。陈振孙《书录解题》和《宋史·艺文志》并称为八卷。...
唐诗。七古。韦庄作。见《全唐诗外编》第一编。中和三年(883)三月在洛阳时作。全诗共238句,为唐代最长的叙事诗。僖宗广明元年(880)冬至中和三年春,黄巢农民起义军占领长安时期,作者羁留城中,亲眼目睹这场翻天覆地的社会巨变。此诗即借一“秦妇”之口,叙写黄巢起义军攻陷长安、称帝建国及其与唐军攻守厮杀情景,展现出当时大...
唐组诗。七绝。王建作。见《全唐诗》卷三○二。作于宪宗元和末年。据传素材得之于同宗宦官王守澄。写当时宫闱中事,或描绘皇帝上朝祭天景况,或反映皇室奢靡逸乐情形,或抒写宫女抑郁哀怨感情,内容颇为丰富、真实,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欧阳修曰:“王建《宫词一百首》,多言唐宫禁事,皆史传小说所不载者,往往见于其诗”(《六一诗...
元诗别集。萨都刺撰。元至正年间曾刊行过萨都剌手订的《雁门集》,但久已不存。今存《雁门集》都是后人所编,并非原本,而且卷数并不一致。有8卷本(明成化十二年〔1476〕张习刻本),6卷本(清康熙刻本),4卷本(《四库全书》本,为《雁门集》3卷,集外诗1卷)等。以萨氏后裔萨龙光于清嘉庆年间辑刊的《雁门集》14卷较完备。《雁门集》...
宋诗别集。1卷。赵公豫著。无名氏撰《燕堂诗稿本传》称:作者所著《燕堂诗稿》原本16卷,其诏、诰、表、策多为当时传诵。其诗因属对不甚工切,泉州守蒋雝选汰大半,仅存有若干首,“皆中年游历而作者,自州郡以迄馆阁所赋率删去不存。”《四库全书》所辑入的写本仅1卷,收录87首诗,其中1首残缺仅存2句。卷首载无名氏作《燕堂诗稿本...
词集,1卷,五代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撰。宋无名氏辑。收李璟词四首,李煜词33首。有明谭尔进本、明吕远本、汲古阁本、清侯文灿本等,似皆出自宋本。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南唐二主词校订》本,以吕本为底校订。附录他书题为“二主”所作之词,各家原有序跋和考证,以及散见各书的有关二主词的评语等。李璟、李煜皆封建帝...
元诗别集。8卷。全称《翰林杨仲宏诗集》。杨载撰。《四库全书》曾据内府藏本编入别集类。书首有明嘉靖十五年(1536)梅南翁撰《重刻翰林杨仲弘诗集序》。并有原序2篇:至大二年(1309)裴庾序、致和元年(1328)范梈序。卷1为五言古诗,卷2—4为五言律诗,卷5为七言古诗,卷6—7为七言律诗,卷8为五七言绝句。杨载为元诗四大家之一,诗...
十卷。唐姚合撰。姚合,陕州陕石(今河南)人。宰相姚崇之曾孙。登元和十一年(816)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又为富平、万年二县尉。宝应中历监察殿中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为荆、杭二州刺史。后为户、刑二部郎中,谏议大夫,陕、虢观察史。开成末,终于秘书少监。姚合与贾岛齐名,号称“姚贾”。著有诗集十卷。编有《极玄集》。据《崇...
明诗别集。黎民表(字惟敬)著。根据陈文烛序可知,黎民表生前,镇江钟太守曾为其刻过诗集。此刻本今已不存。《瑶石山人稿》乃是黎民表去世后,其子黎君华重新编辑,于万历十六年(1588)梓刻之,并请陈文烛作序。除开头有3篇赋外,余皆古近体诗,凡16卷。今存有万历刻本。《四库全书》著录。黎民表诗颇负盛名,甚受诗论家推重。胡应麟...
元诗别集。3卷。吴景奎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卷首有至正十八年(1358)宋濂序。据此序,可知本集为吴景奎之子吴履与门人黄琪编辑并刊行于世。卷1为五言古风、七言古风、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卷2为七言律诗,卷3为七言律诗、七言绝句及词。卷末有附录1卷,内容包括:吴履撰《处士吴公行述》,黄溍撰《处...
诗别集。题宋洪迈著。二卷。《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一卷,并言“其全集未见”。《文献通考》著录为二卷。此书久佚,《四库全书》收《野处类稿》二卷,《四库全书总目》云此当《野处猥稿》之残本。集前有洪迈自序,称绍兴甲戌(1154)家居卧病时取曩时所存而未弃之诗录为二卷。然清钱大昕疑此集不出洪迈之手,后劳格以为此书乃朱松《...
辞赋名篇。三国魏曹植作。《文选》、《艺文类聚》见载。此赋当作于黄初四年(223)。曹植入朝后回封地途经洛水时,联想起洛水神女宓妃的传说,受到宋玉《神女赋》的感发,虚构人神相爱的悲剧,以寄托情志。赋文围绕人神相爱的主线,分成六层。先写发现洛神的经过;其次写洛神的体态容貌美,这是全文描写最为精采的部分,作者从姿态美...
三卷。明龚诩撰。龚诩,字大章,江苏昆山人。父龚察,洪武中官给事中,以言事遣戍五开卫,龚诩遂隶军籍。后调守金川门。成祖时,龚诩改变姓名遁归,卖药授徒以自给。正统四年(1439),巡抚周忱荐为松江学官,不就。又荐为太仓学官,亦不就。尝语都御史吴讷曰:诩仕无害于义,但恐负当日城门一恸耳。成化五年(1469)始卒,年八十八。《明史...
宋诗别集。6卷。赵汝鐩著。赵汝鐩是江湖派诗人里才气豪放、风格多样的一位诗人。《四库全书总目》说:“江湖一派,门径如斯,不能兼责以他体,一花一石,时饶佳致,如汝鐩之流,固亦谈艺者所不废也。”诗稿中有仿晚唐现实主义诗歌的《陇首》:“陇首多逢采桑女,荆钗蓬鬓短青裙。斋钟断寺鸡鸣午,吟杖穿山犬吠云。避石牛从斜路转,作陂...
一卷。清代王士祯撰。王士祯论诗虽主神韵,但也很重视音节与格律。《律诗定体》选录五、七言律诗各四首,字旁标平仄符号,概括地说明唐人律格。王士祯解释说:五律、凡双句二四应平仄者,第一字必用平,断不可杂以仄声,以平平止有二字相连,不可令单也。其二四应仄平者,第一字平仄皆可用,以仄仄仄三字相连,换以平韵无妨也。大约仄...
诗论,一卷,清吴伟业撰。全书共十三条,以人为条。多记与作者相识之诗人之有关诗事,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其中有一些是在民族战争中殉节的烈士如瞿式耜、陈子龙、宋玟等。特别详细记录瞿被俘后与被俘督臣张同敞互相唱和的情景,择录了他们一些气壮山河的诗句。如:“二祖江山人尽掷,四年精血我偏伤。"“愿作须臾阶下鬼,何妨慷慨殿中...
元诗别集。2卷。杨公远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卷首有南宋咸淳年间吴龙翰序。序中对本集的名字作了说明:“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卷末有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方回跋。本集中的诗未按体裁类编,上卷主要写隐逸情怀,表达山斋独乐之趣。下卷除这类作品之外,有些干谒、应酬之...
宋诗别集。1卷。王阮撰。《四库全书总目》说“今其文集未见,所存仅诗一卷”。刘克庄曾序其诗,《后村集》卷23载《王南卿文集序》,谓其诗“高处逼陵阳(韩驹)、茶山(曾幾)”,岳柯《桯史》卷1所载《王义丰集》称“阮所作诗号《义丰集》,刻于江泮,其出于蓝者,盖校官冯椅为之序。”据此可知其诗本有单行本。今北京图书馆藏有淳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