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学论著。清杨夔生著。十二则。以“轻逸”、“绵邈”、“独造”、“凄紧”、“微婉”、“闲雅”、“高寒”、“澄澹”、“疏俊”、“孤瘦”、“精练”、“灵活”等审美范畴,概括词的审美意识。以“轻逸”为第一品:“悠悠长林,濛濛晓晖,天风徐来,一叶独飞。望之弥远,识之自微。疑蝶入梦,如花堕衣。幽弦再终,白云逾希。千里飘忽,鹤翅不...
五卷。五代蜀杜光庭撰。道教中常有假托神、人相遇之事以感众。杜光庭撰《神仙感遇传》,就是辑录古今之人与神仙感应相遇之事,令人去向往追求。书中记述人神相遇的故事七十五条,每条都以遇仙者名号为题。所记故事虽为道家假托神异之说,但往往引之有据。如《李筌》条,是采自《阴符经注序》;《虬髯客》条,出于唐人小说,如此等等...
原题唐木玄虚撰,唐贺知章注。今观此集,编排混乱,不仅误题撰者、注者、且序文与所序之书亦张冠李戴、阴差阳错,极易使人误以本书为曾坚所集,或曾坚与危素合集。今集实有三序:一为卷前曾坚序,误题《四明洞天丹山图咏集序》,实为《四明洞天丹山图序》;二为书中曾坚《石田山房诗序》;三为书中危素序,误题《白水观记》,实为《四明洞天丹山图...
《卧虎藏龙》作者是清末民初北京武侠小说作家王度庐。小说讲述清朝年间九门提督之女玉娇龙与沙漠大盗罗小虎的爱情悲剧。玉娇龙为了维护家庭的声誉,不得不嫁给鲁翰林,但又始终与罗小虎割不断情丝。不久。玉娇龙假装跳崖殉母,迩出了无爱的家庭。玉娇龙与罗小虎相遇后,悲喜交加,但不愿作盗妇,于是消然离去,独走大漠。江湖文化意识与贵...
梁启超撰。由“乙卷”、“丙卷”、“丁卷”、“附录”四部分构成。历评两宋及清代词人近三十家。梁氏评词首重词中所表现的情感,尤推崇辛弃疾、蒋万里等抒发爱国情感的激楚悲壮之作。其对历代名家词抒情艺术的评点和论析,时见精彩,表现出评论者对词学的精深造诣。是书未单独刊行。唐圭璋由梁令娴所编《艺蘅馆词选》(广东人民出...
共一卷。原不录著撰人。全卷属于道经修炼丹法一类著作,盖为宋末元初时期道士所作。全卷分《炉鼎地位》、《阴阳颠倒》、《阴阳老少》等十四小节,并有 《中源篇》作为结尾。各节简要地阐述阴阳五行与人体顺化的道理,论述人体内存神固气全赖于自然界四象五行动静转化的规则。本书节录 《阴阳颠倒》、《五行还返》等八节,藉以理...
况周颐撰。此书专论清代闺秀词,因李清照有《漱玉词》,朱淑贞有《幽栖居士词》,为今存最早的女词人别集,故取“玉栖”为名。全书三十三则。其论闺秀词特点,颇有见地,云:“论闺秀词,与论宋元人词不同,与论明以后词亦有间。”“但当赏其慧,勿容责其纤。”又云:“闺秀词心思致密,往往赋物擅长。”“轻灵为闺秀词本色。”所评词人有钱餐霞、关...
不题撰人。录中《熟食遍众》故事,称王处一向门人王志坚 等显异迹。据此,该录当撰于全真第三、四代之时,即金元之际。 本书鲜见其他传本。体玄真人即全真道北七真之一王处一。本书 辑显异故事19则。...
作者不详。今人考其作于元末。书一卷。首为郡志辩,考辩司马悔桥,天台之得名等。接着录晋孙兴公《天台山赋》、唐柳泌诗、夏英公铭,又记载洞及丹井。所载较多者为宫观,尤其是有关桐柏观的记录甚多,有唐崔尚《桐柏观碑》、宋曹勋《重修桐柏记》、李白《题桐柏观诗》、白玉蟾《留别桐柏诗》等。据称桐柏观所在地,王子晋、葛仙翁...
上下二卷。元代“玉虚住山少微陈性定此一编集,独峰山长番阳吴明义仲宜校正”。前有序称仙都为东吴胜地,道教中为祈仙洞天,发迹轩辕,由唐建宋锡名。卷上述山川、宫观、神仙,卷下记高士、草木及碑碣题咏。多记唐宋道教事,亦涉及元代,如“玉虚宫”即记载该宫观从唐到元代的简要史实,提及玄教大宗师。按仙都山在今浙江缙云县境内...
凡十卷,或二十卷。唐代窥基(632~682)撰。又称成唯识论疏、唯识论述记、唯识述记、述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三册。系注解成唯识论一书之著作。撰者为我国法相宗初祖,于书中以佛教论理学(因明)破斥小乘、外道,并说明万法乃由人类存在之根本依处─阿赖耶识之所现,以此而组织佛教教学。本书问世以降,成为我国唯识学之根本圣典;在日本亦为法相...
贯斗忠孝五雷武侯秘法,元张晖斋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众术类。卷首有旭阳葆光真士吴升序,谓元至元年间(1335-1340)荆门贡士张晖斋偶得阴阳神印,复梦诸葛孔明教授以神印招忠孝雷兵消灭精邪之法,张氏敬受其书,乃弃俗入武当山从道。后此法由全阳赵真人传谷阳黄真人,黄真人于元末退隐南昌西山。在至正己酉年(1369)仙化,弟子吴升得...
黄帝太一八门逆顺生死诀,撰人不详。内第六页称:「昔贞观三年(628)八月,李靖将兵四十余万与突厥战,夜垒三更,九天玄女赐孤虚法与李靖」。据此应为唐代道书。原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众术类。本书前半部分杂辑各种符咒、图式、药方、叙述隐通、蹑步、孤虚、择时、伏魔拘邪、治病保胎等法术。后半部分为《太阴玄女经》,据称此经...
简称《曲谱》。由清代人王奕清等人奉康熙敕命,考寻旧调编辑而成,所以称为“钦定”曲谱。成书于清代康熙五十四年(1715)。全书分14卷。其中卷首刊载诸家理论,以及九宫谱定论。该书正文包括北曲谱4卷,以《太和正音谱》为底本,共收335个曲牌;南曲谱8卷,以沈璟的《南曲谱》为底本,收各调引子112支,过曲472支,慢词28支,近词37支,以及各调的尾...
黄帝太乙八门入式诀,撰人不详。书中引述《达摩胎息诀》,当出于唐代。原书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众术类。三卷概述如下:上卷以古代兵阴阳家孤虚王相之说,敷叙登仙之术。有阴阳顺逆、三奇合门、认识门户、指陈根元、出入去住、官私备用诸法,凡十余则,并附《太乙八门逆顺生死图》。 卷中叙六丁玉女法,其法乃书符念咒、持诵真名...
词话。一卷。清邹祗谟撰。邹祗谟,生于明崇祯年间,清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晚年广为交际,与王士禛过从甚密。工词,有《丽农词》二卷。《远志斋词衷》共六十三则,着重论述词的体制、词牌、声韵以及风格特色诸方面,并对前人论词之语多所阐述。作者强调作词要求神似,说:“咏物固不可不似,尤忌刻意太似。取形不如取神,用事不若用意。宋词...
魁罡六锁秘法,撰人及时代不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众术类。内载九种法术:天地变易法、移天换宿法、威天大法,夜半换日出法、晦朔换月法、却落慧星法、回风灭雷法、回溪蓦林法、虎狼伏藏法、真人化育法。大旨以书符念咒、诵念真名之术,在瞬间可使天地、日月、星辰、江河、风雷、野兽等自然现象发生变易,任意招遣更换。如天地...
词论。 清张惠言(1761—1802)撰。一卷。惠言有《词选》已著录。此编系今人唐圭璋辑录张氏《词选》中评语而成,又附《词选序》、《重刻词选原序》、《词选后序》等六文而成。计收张氏对十二位词人三十三首词之评语,约万余字。张氏精于词学,《词选》一书尤名重词坛。于各家词作之评语中,多有高见。评温庭筠词达十二首,提示简要明达,...
词论著作。中国清代贺裳撰。裳字黄公,江南丹阳人,生卒年不详。工于词,著有《红牙词》1卷。《皱水轩词筌》共1卷,赖古堂集本为54则,今人唐圭璋又据《倚声集》、《词苑丛谈》、《昭代丛书》三书补遗13则,合之共67则。作者在论述中,能运用比较分析法,如将欧阳修词与范仲淹词相比较,秦观词与黄庭坚词相比较,将姜白石与张功甫的咏蟋蟀词相比...
凡七卷,或十四卷。唐代智周撰。略称唯识演秘、演秘。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三册。乃注解成唯识论及成唯识论述记之书。系唯识三疏之一。撰者为我国法相宗第三祖,书中宣扬法相深义,发挥论、述记之幽旨,字句易解,为初学者所不可或缺者。...
诗文别集。北宋刘弇(1048—1102)撰。三十二卷,附录一卷。弇字伟明,号云龙,安福(今属江西)人。元丰进士。中博学弘词科,知峨嵋县,改太学博士。元符中,进《南郊大礼赋》,哲宗以为其才似司马相如。徽宗时,改著作郎。其集初刻于浦城,因弇居安福之龙云乡以名集。仅二十五卷,周必大为之序。绍兴四年(1134)其乡人罗良弼搜求别本,重...
明黄淮、杨士奇等辑。三百五十卷,无序。明永乐十四年(1416)内府刊本。黄淮是洪武(1368—1398)末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永乐(1403—1424)初曾直文渊阁,历翰林编修、侍读、左庶子、右春坊。仁宗即位(1424),擢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学士。次年进少保户部尚书,仍兼大学士。杨士奇,永乐初年历翰林编修、侍读、左中允。仁宗即位擢礼部侍郎...
凡四卷。唐代窥基撰。略称成唯识论枢要、唯识论枢要、唯识枢要。或单称枢要。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三册。系唯识三种注疏之一,与成唯识论演秘、成唯识论了义灯并称为唯识三疏,或唯识三个疏。本书初叙成唯识论之成立、传来、糅译等因缘,次释本论之题目及所被之根机,其次解释论文,于成唯识论述记所说之未详尽处,更详释之,特别对唯识三十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