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
  • 《东坡诗话》

    宋代诗论著作。1卷(原为2卷)。苏轼著;辑者佚名。本书为汇编苏轼零散的论诗之语而成,成书较早,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已有著录。今传本见于明代陶宗仪所编纂的《说郛》(宛委山堂本),仅32则,虽不是全本,但从中仍可窥见苏轼的一些重要的诗论见解。书中强调“诗须要有为而作”,称“子美诗外,别有事在”;同时十分重视丰富生活阅历对诗...

  • 《红囊经》

    阴阳地理山家卦。总是闲言话。更向山頭指拨砂。都是眼前花。休说闲星并禄马。谩言灾祸阴阳卦。休说六秀水,恰似眼前花。自言誇道会星辰,都是要传名。连山鬼运固为妙。究竟亦非好。又向山頭指贵人颠倒转家贫。天星鬼卦都无用。诸星壶中空说道黄泉十二路。的是无真趋番,见绝命诸卦,财一动见殃灾。不晓红囊经坐穴。下后人丁绝。却将...

  • 《四书疑节》

    元袁俊翁撰。十二卷。自元皇庆二年(1313年)后,科场不仅以经义命题,亦以经疑为课。俊翁“首以《四书》设疑,次以经史发策”,因取“《四书》经史门分而类析之,问举其纲,答提其要”总题曰《待问集》(自序)。今“经史疑义”部分已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疑节》之名,不甚可解。卷首有溪山家塾刊行字。或重刻时有所删节,故改题曰‘...

  • 《荆溪林下偶谈》

    四卷。宋吴子良 (1197—约1257)撰。吴子良,号荆溪,临海 (今属浙江省)人。南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进士,官至湖南运使太府少卿。著有《荆溪集》。此书凡四卷,所言均为论诗文之语。记事、议论、考辨相杂,每则之前皆有标题概括其主要内容。后人曾辑录其中作品评论和诗歌部分题为《吴氏诗话》,单独刊行。书中论文,主张“主之以理,张之以气...

  • 《林登州集》

    诗文集。 明林弼撰。 二十三卷。弼字元凯,初名唐臣。 龙溪 (今福建漳州)人。元至正八年(1348)进士。为漳州路知事。明初以儒士修礼乐书,授吏部主事。官至登州府知府。尝与王廉同使安南,以却其馈千金,为太祖所器。有《梅雪斋稿》、《使南安集》等。此集乃汇前两集所成之总集,以所终之官名集。是集有十三万八千余字,正文含诗七...

  • 《五杂俎》

    笔记。明谢肇淛撰。十六卷。肇淛字在杭,福建长乐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除湖州推官,累迁工部郎中,官至广西左布政使。书分天、地、人、物、事五部、按类辑录,每部各卷亦大致以类相从。约成书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凡一千七百五十二条,二十三万四千余字。多载明代史事,间有考辨,于天文地理、山川风物、政治历史、社会现象...

  • 《声调谱》

    诗话著作。清赵执信撰。此书分前、后、续谱,故亦称《声调三谱》。有合为一卷者,或分为三卷者,亦有以前后谱为一卷、续谱为一卷者,但于内容均无大出入。唐代律体盛行之后,古诗写作便产生一个避免律调的问题。对古诗声调的注意,始于明人。如李东阳《怀麓堂诗说》云:“古诗与律不同体,必各用其体乃为合格。”后谢榛《四溟诗话》、胡应麟...

  • 《百花诗》

    五云晴护蓬莱岛,七彩缤纷动瑶草,凭高一览六合开,万象呈明春意好。...

  • 《楚辞芳草谱》

    楚辞研究专著。宋代谢翱著。1卷。此书即因吴仁杰《离骚草木疏》分类方式,将《楚辞》中芳草,按其特征、品格谱分为23品,每品列为一条。其考释极为简质,大抵以其时通名以考订之,偶引故说,但极少,至《楚辞》本文,亦少见引,又有只申其用为喻义而一无辩说者。版本有明刊《说郛》...

  • 《金匮玉函要略述义》

    《金匮要略》研究性著作。又名《金匮要略述义》、《金匮述义》。3卷。日本丹波元坚(亦柔)撰于1894年。作者此编,意在补充其父丹波元简《金匮要略辑义》采辑《金匮》各家注文在阐释仲景原文精义方面间有缺漏或不足之处。元坚采撷诸家方论、扩充经旨予以诠解。此书以段落分注,补充了周扬俊《金匮要略二注》、朱光被《金匮要略...

  • 《巴黎的鳞爪》

    徐志摩著。新月书店1927年8月出版。收入纪游抒怀与介绍外国作家艺术家的散文随笔共10篇,附译作2篇。均作于1925年前后,总的思想倾向是对于西方文化的肯定与赞美。《我所知道的康桥》,表述了“发见”康桥之美时获得的最大愉悦,极写康桥的“灵性”与自我心灵的契合。《翡冷翠山居闲话》则写在意大利翡冷翠(佛罗伦萨)山中旅游所...

  • 《白话贤愚经》

    北魏凉州沙门*昙觉等在高昌(新疆吐鲁番一带)编译,13卷。所集65个故事,涉及佛本生、佛传和各种因缘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宣扬因果报应的佛教教义,但其中有些故事不乏惩恶扬善的劝世寓意。该经定稿后在河西流传不衰,有些故事还是敦煌《破魔变文》、《降魔变文》及敦煌壁画《劳度差斗圣变》等的祖本。该经对研究丝绸之路佛教文化...

  • 《华严经七处九会颂释章》

    全一卷。唐代澄观撰。又作新译华严经七处九会颂释章、华严经七处九会颂。收于卍续藏第四册。本书乃总合颂分、释分二部分而成,以五言六十八句之颂,叙述八十华严七处九会三十九品之要义。本书虽仅一万三千余言,然已将华严经要义揭示无遗,且其文辞平易,实为华严教海之入门书。...

  • 《八大灵塔梵赞》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纯梵语,无华言。...

  • 《宝行王正论》

    梵名Ratna^vali^ (宝花环之意)。全一卷。龙树着,陈代真谛译(557~569)。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本论计分五品,即安乐解脱品、杂品、菩提资粮品、正教王品、出家正行品等。此系龙树居于大乘佛教之立场,对宝行王(梵S/a^tava^hana )所说之政道论,故甚受一般人所重视。第一品说佛教之世界观,复批判外教,并述及业及缘起之教义。第二品列举善恶之...

  • 《宾头卢突罗阇为优陀延王说法经》

    一卷,宋求那跋陀罗译。宾头卢原为优陀延王(又云优填王)臣,既出家证阿罗汉果,还国为国王说种种之譬喻,明五欲之可厌恶。...

  • 《四书或问》

    朱熹著。此书是就《四书章句集注》经注中容易产生疑义之点,以设问作答形式说明论点,故称。共三十九卷(《四库全书》本),其中《大学或问》二卷、《中庸或问》三卷、《论语或问》二十卷、《孟子或问》十四卷。另有三十八卷本,如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其《中庸或问》为二卷。该书特色在于以“或问”形式进一步阐发...

  • 《楚辞集注》

    楚辞研究专著。宋代朱熹著。16卷。其中《集注》8卷,《辩证》2卷,《后语》6卷。此书以王逸《章句》为底本,剔去无病呻吟的《七谏》以下4篇汉人拟骚之作,增益贾谊《吊屈》、《鵩赋》2篇。自卷一至卷五为屈赋25篇,统称“离骚”,卷六至卷八(即《九辩》以下16篇),统称为“续离骚”。此书注释依《诗集传》之例,以四句为一章,始注字义,后通释...

  • 《四书因问》

    明吕柟(字仲木)撰。该书是记其门人质问《四书》之语。共六卷。其中《大学》、《中庸》各一卷,《论语》、《孟子》各二卷。然其中称柟为先生,又原本先生字或跳行,间或还附有学生之间的论辩,如《大学因问》中,就附有章诏、聂蕲二论,似乎非柟自作。卷首有魏廷萱等校刊字,当即为廷萱等人所记。其书《大学》从古本次序,《中庸》亦从古本分...

  • 《成实论》

    梵名Satyasiddhi -s/a^stra 。凡十六卷。又作诚实论。诃梨跋摩(梵Harivarman )着,鸠摩罗什于姚秦弘始十三年至十四年(411~412)间译出。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为成实宗之根本经典。‘成实’即‘成四谛之实’之意。论中说明宇宙各种现象之存在皆为无实体之假象,最后终归于空,修如是观可体解四谛之理,以八圣道灭除所有烦恼,最后到达涅槃...

  • 《离骚草木疏》

    楚辞音义。宋吴仁杰撰。四卷。仁杰,字斗南,一字南英,昆山(今属江苏)人,生卒年不详。淳熙进士。历任罗田令、国子学录。一生致力经籍,著述甚丰。有《洪范图》、《乐舞新书《古周易论》、《两汉刊误补遗》等。是书成于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四库提要》曰:“是编大旨谓《离骚》之文,多本《山海经》,故书中引用,每以《山海经》为断。若...

  • 《林忠宣公集》

    二十卷。明林熙春(约1598前后在世)撰。林熙春,字志和,别号仰普,龙溪 (今福建龙海)人。生卒年不详。万历十一年 (1583)进士,授巴陵令,擢户部给事,转礼部、兵部,历太仆寺卿,晋户部左侍郎,卒谥忠宣。事迹俱详郭之奇撰传。此编首为《掖垣疏草》一卷,乃官给事中时所上奏疏,其中以《参东封灭织造疏》为最著。次为《出山疏草》一卷,...

  • 《大乘宝要义论》

    凡十卷。作者不详。北宋法护、惟净等译。今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系有关大乘教徒实践法门之经说集。初为归敬颂,次论人身难得、胜行难成、正法难闻,故劝人发菩提心,信奉正教。此外,并述及大悲、五种行、在家菩萨行、邪行正行、正法摄受、般若波罗蜜、方便、行愿、信解等法门。本书乃自七十种经典中,择要摘录百数十文而成者。...

  • 《乡党图考》

    清江永以经传考证《论语·乡党》篇制度名物的礼学研究专著,共10卷。江永之学远承朱熹 “格物”遗教,意欲完成朱子未竟之志,成礼乐之完书,虽被指斥为僭妄也有所不辞。他痛惜经学研究中 “著述家得其大者,遗其细,如宫室、衣服、饮食、器用皆未暇数之” ,因此 “辑 《乡党图考》10卷,自圣迹至一名一物必稽诸经传,根诸注疏,讨论源流,参证得...

  • 《习学记言》

    学术评论集。南宋叶适著。内容系对历代学术的评论汇辑。共五十卷,凡经十四卷,诸子七卷,史二十五卷,宋文鉴四卷。是评论历代学术的专著,其中卷十三论述《论语》,集中阐发孔子思想,经部其他各卷也常常论及孔子。该书对以往学术的评判,不仅范围广泛,而且对传统之见多有突破。是一部评论历代学术的著作,涉及经、史、子、集四部。...

版权所有©集铺书屋   网站地图 鄂ICP备2022018110号-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