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二卷。隋代那连提耶舍(490~589)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本经叙述佛陀预言于其入灭后,佛教僧徒将堕落,佛法转移入罽宾国,并于该国兴盛;后破佛王出现,毁破佛钵等种种佛教兴衰之情形。经名‘莲华面’,系取自破佛王之前生名为莲华面(富兰那教徒)。又我国末法思想系形成于南北朝至隋代之间,而本经译于隋代开皇四年(585),与那连提耶舍之另一译...
凡二卷。北齐昙景译。又称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佛临般涅槃母子相见经。略称摩耶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本经前半部记述佛陀升忉利天,为其生母摩耶夫人说法,令得初果。后半部记述佛陀游化诸国,后于拘尸那揭罗之娑罗双树间入涅槃,摩诃摩耶由天上降下,悲号恸绝,时佛陀开金棺与之诀别;经末记述佛悬记关于法住法灭之情形。...
明初杂剧剧本。也称《玉壶春》。贾仲明创作。演述名妓李素兰和书生李唐斌相爱的故事: 广陵(今江苏扬州)的李唐斌(号玉壶生)随友偶至风月场所排谴,不意为李素兰的声色技艺所倾倒。李素兰亦为李居斌的才华智慧所吸引,双双坠入爱河。此时,有一名叫甚黑子的富商,依仗自己的财势,欲霸占李素兰为妾,老鸨见钱忘义,助纣为虐。李素兰同李唐斌...
明初杂剧剧本。简名《菩萨蛮》或《萧淑兰》。贾仲明撰。旦本。此剧虽为四折,但篇幅较短小,情节亦较简单。主要写萧淑兰热恋张世英,两寄《菩萨蛮》,始遭拒绝,终于如愿的故事。 此剧表现萧淑兰为追求书生张世英,百折不回,终于取得兄嫂帮助,打动了道貌岸然,凛然不可侵犯的张世英,使自己的钟情如愿以偿,这是“情”对“礼”的胜利。...
七卷,姚秦竺佛念译。一名处胎经。记二月八日夜半,佛卧于金棺以神通力示现处于母胎之宫殿,集十方之菩萨,说种种大乘之法。说已,付嘱此经于弥勒菩萨,身复本形在于金棺,寂然无声。后记分舍利起塔供养,大迦叶集八亿四千圣众,结集八藏。...
明杂剧剧本。简名《玉梳记》或《对玉梳》。贾仲明撰。旦本。叙松江府上厅行首顾玉香与扬州秀才荆楚臣相厚。楚臣金尽囊空,被鸨母赶出家门。有贾客柳茂英以20车棉花遣鸨母,但求与玉香一夕之欢。玉香不从,使人找回楚臣,赠以金珠钗珥,使其应举;又将己之玉梳,折而为二,各持一半,以作他日相认之信物。楚臣至京,一举状元及第,授句容县令。玉...
又名《补西厢弈棋》。全称《莺莺红娘着围棋》。杂剧剧本。元末明初詹时雨作。一折。系增补《西厢记》第一本之作。叙莺莺听琴后,与红娘下围棋,张生逾墙相见,惊散棋局。此剧《录鬼簿续编》著录。今存本明弘治十一年(1498)金台岳刻本《西厢记》卷首附载,谓“接头卷第三折越调后”,未署作者;明闵遇五刻本《西厢记》亦附载,题“晚进王...
凡三卷。隋代阇那崛多译。又作四童子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系方等般泥洹经前六品之别译。内容叙述佛在俱尸那国力士居地娑罗双树间将涅槃之际,阿难、阿尼娄陀与四童子等四方一切有情皆齐集佛所,佛即为诸有情说涅槃道,成就有情之善根。...
凡二卷。明代普泰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文略义深,堪称唯识学之精髓。世亲菩萨摄取瑜伽百卷之要,精粹成三十颂,开后学易入之道。后经护法等十师广释,却演为繁琐难解,故玄奘入竺归国后,糅百本之论为成唯识论十卷,至此始见唯识学之大成。师复撮择精粹,撰颂八识规矩一卷四章、十二颂、四十八句。以其文略义深,后世遂出现多种注解释文...
梅氏藏本《水浒传》又称,《古本水浒传》或《古本水浒》,初由江苏常熟医生、藏书家、小说家梅寄鹤发现,被一部分研究者认为是《水浒传》的一个古老但长期被埋没的、甚至《水浒传》作者最初的版本。但是此说也被另一部分研究者认为并不属实,这一观点认为此书实为清朝或民国时所作。双方各有理据,此书成书年代和作者目前仍有争议。梅...
全一卷。后秦僧肇(374~414)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内容阐说法性真如之体用等,分为广照空有品、离微体净品、本际虚玄品等三品。论中所说常为唐末洞山良价、云门文偃之语录及宋代延寿之宗镜录等所引用,足证其受禅家之倚重。然此论异于僧肇撰之肇论中诸论,且未著录于刘宋陆澄‘法论目录’(出三藏记集卷十二所收)、梁高僧传卷六僧肇...
医经著作。是《黄帝内经》的一种古传本。包括《素问》、《针经》(即《灵枢》)两部分的内容。系战国时期的韩国诸公孙,将《内经》一书加以改编,重新整理为20篇,称为 《黄帝太素》(据《七略》),此本流传至唐初,又经杨上善等进行了整理改编,并作了详细的注释,名 《黄帝内经太素》,由原来的20卷扩充为30卷。后来日本政府也将《太...
佛教著述。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妙叶集。二卷。是开示“三昧念佛”法门之作。谓“念佛三昧”是一切法门中“最上三昧”,故称“宝王”。上卷分九篇,下卷分十一篇,并附“真妄心胜劣图说”、“破妄念佛说”二文。收录于明《嘉兴藏·续藏》,亦见载于日本《大正藏》。...
又名《唐书钟馗降妖传》、 《唐书钟馗斩妖传》。白话小说。明无名氏著。 四卷三十五则。叙钟馗一生事迹。唐儒生钟惠 之子钟馗,生来面貌奇异,才智超群,赴京应试 不第,羞归故里,孤身一人去终南山,其妻望夫 不归忧病而死。钟馗再度应试考中状元,唐王 嫌其貌丑不用,便触阶而亡。钟馗生而有异行, 死后升天,奉玉帝旨遍查地狱之善恶。玉帝赐 ...
全一卷。明代云栖袾宏(1532~1615)着。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本书前集收录诸祖法语节要三十九章、诸祖苦功节略二十四章,后集收录诸经引证节略。诸祖法语节要收录黄檗希运、玄沙师备、鹅湖大义、永明延寿等三十九位祖师之示众、普说。诸祖苦功节略系叙述祖师苦行与开悟之经过,内容包括悬崖坐树、引锥自刺、誓不展被、无时异缘、口...
元代杂剧史料的重要著作。元钟嗣成撰。成书于至顺元年(1330)。今存最古刻本为明孟称舜编《酹江集》附本,明崇祯刊,今残存9页;天一阁旧藏明写本;清曹寅校辑《栋亭藏书十二种》本,近人王国维校注本等。1959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收入《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钟嗣成,字继先,号丑斋,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后寄居杭州。屡试不第,遂专事戏...
凡四卷。南宋净善重编。又称禅门宝训、禅门宝训集。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收录南岳下十一世黄龙惠南至十六世佛照拙庵等宋代诸禅师之遗语教训,凡三百篇,各篇终皆记其出典。本书始为妙喜普觉、竹庵士圭二禅师于江西云门寺所辑录,经年散逸,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净善得之于老僧祖安,因惜其年深蠹损,首尾不备,乃寻之语录传记,加以重集,即...
明代杂剧。简名《来生债》。刘君锡撰。《录鬼簿续编》著录。写襄阳富人庞蕴,知友人李孝光欠己债不能偿还而致病,于是当面烧掉借契,又赠以银子,进而将家中所有券契尽焚毁。一夕过马槽,闻驴马作人语,皆言前世少欠庞债,无力归还,今转生为驴马来报答。庞蕴有感于此,释放饲养的牲畜,并将家财装入船上,沉入海底。然后携家入鹿门山修行,靠伐竹编...
凡二卷或四卷。唐代宗密(780~841)着。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初宗密著有禅源诸诠集一书,收录禅宗诸家之言句偈颂,别称禅那理行诸诠集,凡百卷,后遇会昌法难(845)与唐末五代之乱而佚失,今仅残存都序,即是本书。宗密同属禅宗(荷泽禅)与华严宗,故主张教禅一致,本书即为提倡此一主张之代表作,为佛教思想史上之要典。本书将一切众生之根源称为本觉...
全一卷。元代断云智彻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本书系四川夔府智彻(临济宗云峰妙高之法嗣)以自身之体验讲说学道者用心之功夫,并阐明实践修道之方法,以究佛道玄旨,开显本来面目。全篇分为源湛流清门、离尘精进门、却步复升门、退堕策励门、懈怠勉勤门、执碍决疑门、失正究竟门、彻底穷渊门、指本还真门、顺息免患门、上根利器门...
养生类著作。清·曹庭栋著,全书共五卷。初刻于清乾隆三十八年,后因遭兵燹板毁,同治九年(1870)重刻。又名《养生随笔》。前二卷详晨昏动乱之宜,后二卷列居处备用之要,末附粥谱一卷,皆为调养治疾之需。全书所述,有论有法,周详实用。全书谈及老年人衣、食、住、行的养生方法,其中卷2中有老年人导引法,卧势5条,立式5条,坐式10条,...
全一卷。宋代遵式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系依消灾吉祥经而记述炽盛光佛顶法之坛场及念诵法。第一设坛场供养。第二示方法。第三拣众清净。第四诵咒法。第五三业供养礼请陈意自为七﹕一供养、二奉请、三赞叹、四作法持咒、五礼拜、六忏悔、七行道旋繞。第六释疑。第七诫劝檀越。...
明初杂剧剧本。简名《两团圆》或《儿女团圆》。杨文奎撰;一说高茂卿撰。末本。叙白鹭村韩弘道老而无子。其妾春梅有孕,指望承嗣。韩兄已死,有寡嫂与2侄。嫂、侄恐春梅产下男孩子,平分家产,便调唆韩妻将春梅逐出。春梅不肯再嫁,沿街乞讨。新庄店有一富户俞循礼亦老而无子。其妻有孕,冀得一男。临产前,又适值俞外出讨帐。俞妻弟王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