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南宋蒋叔舆编撰。据编末蒋叔舆之子蒋冲素等人所撰〈修书本末〉称本书原名《灵宝玉检》,系蒋叔舆根据其师留用光所传灵宝斋法仪轨,考证诠次而成。该书已佚,仅残存其中《黄箓斋仪》三十六卷。今《正统道藏》本五十七卷,又经后人增修而成,最后成书已晚至明代,收入洞玄部威仪类。本书集黄箓斋法之大成,不仅分门别类,详...
为了避免和敌人的正面冲突,我们绕了一个大圈子,退到一座险峻的高山。天已经很晚了,但我们必须趁在黎明之前继续地爬过山去,和我们的大队汇合起来。我们的一连人被派作尖兵,但我们却疲倦得像一条死蛇一样,三日三夜的饥饿和奔波的劳动,像一个怕人的恶魔的巨手,紧紧地捏住着我们的咽喉。我们的眼睛失掉神光了,鼻孔里冒着青烟,四肢像被抽出...
元始说功德法食往生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唐宋。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此经乃元始天尊演说,旨在超度地狱饿鬼及众生亡魂。据称天尊怜悯地狱饿鬼、畜生等遭受痛苦,不得超生,乃对大慈大悲真人宣说颂文二首、偈文一首。向饿鬼施舍法食。转诵经文,使各得解脱离苦,随愿往生。...
音韵学书。清毛奇龄撰。成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共12卷,卷首另有疏、表、序首、序、缘起、论例、韵表、图、韵目、古韵目合一卷。此书考证律韵(指唐宋官韵)和平水韵的源流,并讨论古韵的分部和通转。毛氏以为平水韵应为108韵,在通行的诗韵106韵外,另增上声拯韵、去声证韵。全书按108韵列字。有关韵目下注明礼部韵独用、通用...
短篇小说。叶紫著。1937年4月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初版。《山村一夜》通过桂公公向一群投宿者叙述革命青年汉生被敌人杀害的故事,表现了当时农村中阶级斗争的尖锐复杂,提出了加强革命警惕性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批翅了像汉生父亲那样不觉悟的愚昧无知的旧式农民。...
原作者不详,宋代李嘉谋注解。五卷,前有序。据序文,此经板行西蜀,至南宋理宗宝祐(1253—1258)年间,天饴子谢图南为序而传,蜀本已不存。谢图南宦游岭表,得此经于方外一蜀士之手,后至西浙授李嘉谋,嘉兴道士李君可募工付梓以传,并与所谓《八威龙文》合刻为一书,由李嘉谋作序。今本无谢、李之序,亦无《八威龙文》,当系元以后版本...
叶紫一九三五年完成的一部中篇小说。作品以大革命中的湖南洞庭湖滨为背景,叙述的是农村妇女梅春姐在农民运动前后命运变化的故事。叶紫调动多种艺术手段,以展示人物心理特征为重点,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带着时代风姿的农村劳动妇女形象,通过人物命运同农民运动生死相依的血肉联系,指明了一条我国妇女解放的正确道路,同时深刻地揭...
训诂学著作。三卷,宋郑樵著。约成书于南宋绍兴年间,是专门诠释《尔雅》的训诂书。郑樵认为,经文散失,然后才有《尔雅》的疏和注;而疏注又往往以数十言为义,言理不明;兼以解释《诗》义,又多昧于事物的情状,故尤须加以辨证。书中坚执作《尔雅》的是江南人,对郭璞所说河语、蜀中语悉加辩驳,虽未免太过,但驳正旧文,多极精确。《...
熊飞岭,这是一条从衡州到祁阳去的要道,轿夫们在吃早饭的时候告诉过我。他们说:只要上山去不出毛病,准可以赶到山顶去吃午饭的。我揭开轿帘,纵眼向山中望去,一片红得怪可爱的枫林,把我的视线遮拦了。要把头从侧面的轿窗中伸出去,仰起来,才可以看到山顶,看到一块十分狭小的天。想起轿夫们在吃早饭的时候说的那些话,我的心中时时刻刻惊疑不...
还丹歌诀,原题「元阳子集」。元阳子似为晚唐道士。《通志‧艺文略》着录「元阳子还丹诀二卷」,当即此书。今《正统道藏》本收入洞真部方法类。此书为诸家还丹歌诀之选辑。上卷辑录《古神仙身事歌》、《吴真君歌》、《真晓真人诀》、《魏真人歌》等歌诀十首。下卷为元阳子所撰《还丹金液歌》。诸歌诀宗旨大多相同,皆咏颂外丹。以...
秤星灵台秘要经,撰人不详。据卷首序文,作者应为唐昭宗乾宁(894-897)年间人。《通志‧艺文略》道家类着录窦子通撰「灵台秘宝符书一卷」;《宋史‧艺文志》杂家类着录扶风隐者撰「通幽子灵台隐秘宝符一卷」,疑即此书。今本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众术类。此书言禳灾算命之术,内容可分为两部分。前半篇首先论述五行生克,并载各种禳...
黄帝金匮玉衡经,撰入不详。唐初释法琳《辨正论》着录「黄帝金匮」,疑即此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众术类。本书内容词语,多与《黄帝龙首经》相似,亦为汉魏六朝道教占卜书。经文分《金匮》、《玉衡》二章,每章各有十节经文。其内容为占卜时日吉凶之法术,大略以时辰日期之阴阳生克,预测人事之吉凶休咎。如《金匮》第一经曰:「日...
文字学书。明叶秉敬撰。2卷。秉敬字敬君,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县)人。此书取字形相似而意义不同者分类训释,与郭忠恕的《佩觿》大旨略同。每字下缀以四言歌诀,是著者自创的体例。其说字以《说文》为依据,辨析甚细。于偏旁点画,分别了然。以韵语立训便于记诵。作者认为形似义别字犹如孪子,“眉目发肤虽无别,而伯仲先后弗淆”,因...
金箓玄灵转经早午晚行道仪,原不署撰人。其祝文中有「圣寿天齐、皇明日丽」之语,当系明代道士所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分作三篇,即〈玄灵转经早朝行道仪〉、〈玄灵转经午朝行道仪〉、〈玄灵转经晚朝行道仪〉。三篇科仪皆用于奉旨为皇家建金箓大斋,转诵《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祈请三清、玉帝及北斗九星君等...
清人黄生撰,清初成书。取晋张揖《古今字诂》中二字名书。一卷,一百二十四条。论证字的形、音、义,间或研求“不惜”、“郎当”、“了鸟”等复音词的得名之由,探寻音转轨迹,并专列“无字之音”条,讨论方言、译语中借字寄音现象。系编取魏张辑《字诂》以名其书,于六书训诂多有发明。每字引征博奥,诠释有新义。有康熙52年刊本,...
玄门报孝追荐仪,不署撰人。从内容文字看,似出于元代或明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本书所载科仪,乃出家道士追荐超度其亡亲所用,以祝启文辞为主。内称三纲五常乃立人之大本,是故净明之法,本忠君孝亲以存心;盟真之斋,以报祖荐亲而立教。凡道士学仙修真,须以报孝追荐为先务,为列祖先亡归礼道真,忏悔谢过,祈祷圣真拔度亡灵出离...
玉箓三日九朝仪,原不题撰人。约成书于北宋末至明初。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本书内载敕建玉箓大斋三日行道之仪。卷上为第一日早午晚三朝仪,卷中为第二日早午晚三朝仪。卷下为第三日早午晚三朝仪(原注「缺晚朝仪」)。其三日九朝行仪节次大同小异,大旨皆为归礼三清、玉帝等圣真神灵,礼忏供养,祈请荐度亡灵上升天境,并祝帝...
清人黄生撰。清初成书。二卷,四百零三条。上卷分论群经词语,下卷分论史子集词语,并兼及宋代赵明诚《金石录》、洪适《隶释》、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所载古碑文,又疏证南朝梁人陶宏景《冥通记》词义。注重“因声以求义”、“因声以知意”,于古音古训考究淹通,引据精确,如解《周书·武成》“血流飘杵”之“杵”即古“樐”字,“大盾”意...
元始天尊济度血湖真经,又名《灵宝升玄济度血湖真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宋元。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此经乃元始天尊对众仙演说。内称东北方有酆都,其地分列诸狱,考罚世人罪恶。其中有一狱,在北阴大海底,「积血成湖」,名曰血湖地狱。该狱又分为血池、血盆、血山、血海。一切众生积诸罪业者,不分男女,死后皆入血湖地狱备...
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撰人不详。约出于宋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经文乃元始天尊为妙行真人讲说。内称元始天尊敕北方真武神将带领天兵到下界「收断妖魔,拔除魂爽」,并载真武冲将所作咒语,谓供奉此经,唸咒启告,可致魔精消灭,天下和平。...
《元始天尊说变化空洞妙经》,「古灵宝经」之一,约成书于南北朝或隋唐之际。蒋叔舆《斋坛安镇经目》着录「洞玄灵宝变化空洞妙经」,当即此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此经乃元始天尊命真仙传授,言修习「变化空洞八道」之法。八道即四时八节之日。经文宣称八节日是「天上朝会开真大庆之日」,其时万神集会,分判善恶,记功书...